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6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1307:54:37

    第四章 离强合弱之试探

    第二年初,隋文帝把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派出去了,分管一方,以拱卫京师。其中晋王杨广成为河北道行台总管,主管对突厥的防御;秦王杨俊成为河南道行台总管;蜀王杨秀被派到了四川。虽然都只是十几岁的孩子也不得不承担千斤的重担,谁说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皇帝家的孩子当家更早。

    四月,春暖花开之际,隋与突厥酝酿已久的大战拉开了序幕。双方的第一个接触在宁夏的鸡头山。也就是现在固原南部的六盘山山脉。突厥人为什么选择这么个地方?

    突厥人应该是从五原入塞,沿黄河一路向西南,经灵武、固原、六盘山,远远地瞄着的是隋朝的京师,长安。打雁先打眼,擒贼先擒王,这个选择还是不错。不过在鸡头山(六盘山)遇到了强力阻击。行军总管韩僧寿在此列阵而待,简单地说“击而破之”。突厥人也不恋战,打不赢就走,呼啸而来、呼啸而去。

    这只是其中的一路,从西往东,简而言之,四、五月之间,在一系列的接触战中,隋军保持全胜。上柱国李崇破突厥于河北山(绥远包头西黄河以北),行军总管李充破突厥于马邑。最牛的还是镇守白狼塞的于仲文。

    于仲文也算是将门之后,祖父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朝元老,历经北魏、西魏,又帮助宇文护鼎定北周的于谨。于仲文很小的时候就嗜学不倦,熟读《周易》、《三礼》,自己也是有作品的,算是文学青年。《汉书刊繁》三十卷、《略览》三十卷,就这水平称作文学家也不过分。更出彩的是,能文能武,打仗还有一套,去年就被派到白狼塞。

    白狼塞就在山西省大同市的西南,由大同往西南依次是怀仁、白狼塞、山阴、朔县。现在的朔县就是隋朝时候的马邑。突厥人刚刚在此遭受到行军总管李充的打击。这些突厥人应该是从定襄方向入塞的,之后南下马邑就可以威胁太原。没想到在马邑就遭到了打击。

    于仲文这次是拜了帅了,属于一个方向的负责人,行军元帅。也许李充就是于仲文手下的十二位行军总管之一。马邑胜利之后,于仲文从白狼塞出伏远镇(大同的西北)主动寻敌决战。还别说真让于仲文抓住了突厥人的尾巴,不过人数不多,一场大战之后斩首一千余人。突厥人是寻隙撤出战场。

    哪里跑哇?既然抓住了就得咬住了,直到把敌人撕得粉碎。于仲文的大军一路向西、越过长城,就到了现在内蒙古的托克托,托克托的南面就是黄河。从这里向北就是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再往北就是阴山。在呼和浩特与阴山之间有一片白色的沙漠,古称白道。这是游牧民族南下的要道之一。

    来到白道之后,于仲文的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原地待命,一路由辛明谨等五大总管率领,“趋那颉山,至护军川北,与突厥相遇。”那颉山、护军川到底在哪里没有确切的说法。不过按照现在的战场势态,以及于仲文的企图,继续向北越过阴山的可能性很大。只有向北才能找到突厥人。

    突厥人是找到了,却没打起来。似乎很友好地摆摆手,再见了。书上说,“可汗见仲文军容整肃,不战而退。”

    具体是哪个可汗可没有记载,按照方位来说应该是沙钵略可汗。看到隋军军威整肃,沙钵略可汗不战而退,听起来也是很鼓舞人心。可是隋军也没有主动邀战,应该是双方都心有余悸。

    对于草原民族来说,四、五月份并不是征战的时候,秋高马肥那才是征战四方的时节,现在正是促生产的大好时节。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发展畜牧业也是这个道理。

    沙钵略可汗也算是三箭齐发了,看起来是遍地开花。规模,关键是规模都不大,在这个时节沙钵略可汗是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战争上地。之所以还要打也就是试探一下,看看那个柿子最软。

    一时间还真没看出来。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飞向长安头上的飞刀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