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7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1708:26:29

    反击(上)

    沙钵略可汗撤围而去,匆匆出塞。走是走了,沿途能拿走的抢了个光。

    留下的是死而复生的达奚长儒,留下的是隋文帝内心深处无比的鄙视。纸老虎就是纸老虎,看起来当年老爸杨忠的判断是无比精准。突厥人一走,隋文帝杨坚来劲了,反击!

    第二年四月初(公元583年)隋文帝的《讨突厥诏》就下发到了各参战部队,估计也贴满了帝国的大街小巷。这又是一个长篇。咋又写长篇?主要是统一思想。让全国人民知道反击突厥人的必要性、可行性,尤其是隋军上下,不统一思想怎么行?到时候畏首畏尾的,未战就先败了。

    杨坚同学在诏书里说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帝国主义及其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达奚长儒的两千骑兵就可以对阵十几万突厥铁骑,突厥人还不是纸老虎?!当然这十几万没有都上,肯定有留着打援的部队,但是真正围攻达奚长儒的也应该不少于数万。纸老虎的标签是给突厥人贴上了。

    第二层意思,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突厥人在草原上的统治并不稳固,只要我们给予奋力一击所谓的突厥汗国就会土崩瓦解。

    最后一层意思,结尾了提个口号,“打过长城去,解放全中国!”

    好!也不知道隋军上下听没听懂,反正是兵分八路,反击部队很快就上路了。说是八路大军同时出击,实际上是三个方向,打了三大战役,一个比一个精彩。一个是最老套的,一个是斗力的,一个是斗心的。

    我们先说说最老套的。右路军总指挥阴寿从幽州出发,从卢龙塞(河北迁安县)出长城,攻击目标是盘踞在营州(辽宁朝阳)的北齐残余势力,高宝宁。这颗钉子必须得拔掉,否则在沙钵略可汗看来没准还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外力。

    隋军马步军十万让高宝宁感觉到末日就在眼前了。赶紧向沙钵略可汗求援,最起码来点炮火支援。哪有啥援兵啊,沙钵略可汗都自顾不暇了。没有援兵这日子就没法过了,跑吧!高宝宁也出塞而去,估计去找沙钵略可汗了。营州这就算平定了,接下来有点小风小浪都不在话下了。

    高宝宁就这么跑了?哪能这么便宜。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高宝宁与历史上其它的逃亡人士一样成了身边下属晋身的阶梯。时间不长,高宝宁就折在最亲信的部下手上,人头被送到了塞内。一个很老套的故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斗力的。前线总指挥、隋文帝的异母弟杨爽亲率大军直奔阴山,四月十二日与沙钵略可汗在白道相遇。主力对主力怎么打?行军总管李充提了个建议,主动出击。

    废话,来了不就是打仗的吗?这算什么建议?还别说这个建议真就遭到了几乎全部将领的反对,众人的一致意见是持重。看起来思想工作还是有必要的、还是要深入细致的,杨坚同学的《讨突厥诏》起的作用不大,隋军还是充满了畏战情绪。

    赞成李充建议的就一个人,李彻。这李彻可不是一般人,算是帝王师。晋王杨广坐镇并州之后,隋文帝为杨广选了三个帮手,李彻算一个。能征惯战、能文能武的一个。

    有人赞成就好办了。大帅杨爽给了这两个人一人五千精兵,两路夹击沙钵略可汗的大营。这一仗打的是丢盔卸甲。丢的是沙钵略可汗的盔,卸的是沙钵略可汗的甲。太狼狈了。沙钵略可汗万万没有想到隋军会主动来攻击自己。有点意外,一个意想不到就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这一战是败了!

    现在只剩下左路军了。

    左路军的对手是阿波可汗大逻便,隋军的主将是窦荣定、副将长孙晟。长孙晟在这一路,对手又是沙钵略可汗的竞争对手阿波可汗大逻便,注定了这是一场斗智之旅。

    窦荣定这一次走的是凉州,出塞之后在高越原(今甘肃民勤西北)与阿波可汗相遇。从地图上看这是一片沙漠,北部距离休屠泽不远,处于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之间。阿波可汗给窦荣定准备的这个战场很有说道,阿波可汗自己是背靠大泽,留给窦荣定的一定是不尽的干渴。

    没有水喝,三军就陷入了困境。据说渴死的人就有十分之二三,非战减员太大了。窦荣定是仰天长叹,天绝我也。天道酬勤,天怎么会随便绝人。你也不知道那块云彩有雨,一阵大风过后,雨来了。也算是一个神奇。

    绝处逢生自然就是士气大振。士气大振,窦定荣也不想与阿波可汗决战。步骑三万相对阿波可汗的十几万人有点少。按照长孙晟的谋划,对阿波可汗以劝降为主。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反击(下)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