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1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0406:53:48

    风雪大斗拨谷

    斐炬建议隋炀帝在张掖举行一个盛大的群英会,会一会西域各国的王侯、君主。这些小国家用不到刀砍斧剁,“顾远人不服,则修之德以来之”,搞个盛大活动一劳永逸。

    隋炀帝这个人就喜欢热闹,场面越大越好,场面越大就越奢侈,不知道炀帝同学注意到这一点没有?

    第二年三月,也就是公元609年三月隋炀帝启程西巡。四月进入陇西,车驾在此小憩。一方面要招待几个外国使节,一方面隋炀帝要围猎于此。

    高昌、吐谷浑、伊吾的使节又都来了。吐谷浑的伏允王爷有点诚惶诚恐,隋炀帝这几十万随从是来干啥地?难道真地仅仅是游山玩水?伏允可不敢这么想。派个人来探个究竟。顺便也表示一下自己的臣服。还是那句话,亲自来也许还有机会,其他都是白扯。

    高昌、伊吾的使者都是有备而来。高昌王麹伯雅以及伊吾的吐屯设都是要参加随后在张掖的聚会地。估计使者是前来协商具体事务的,两边要接洽好,省得临时出状况。

    陇西的围猎就是一场小小的预演,接下来还有一场大的演习在黄河北岸的拔延山。据专家考证拔延山就是现在青海隆化县的北马场山。隋炀帝出临津关、渡黄河,就来到了西平(青海乐都)。先在此处陈兵讲武,之后在拔延山实习。炀帝发出的信号很明确,下一步就要实战了。何去何从,伏允同学得做个决断了。

    面对隋炀帝的步步紧逼,伏允率兵据守覆原川顽抗到底。覆原川就在青海门源西北,也许是接受了上一次的教训,伏允没有率部退往都兰。

    炀帝的大军也就从四面包抄上来,内吏元寿进驻临羌东北的金山,控制住了伏允的南面,堵住了伏允南逃青海湖之路;兵部尚书段文振进驻雪山(武威南面的祁连山),控制住了伏允的北面;太仆卿杨义臣更进驻琵琶峡(甘肃天祝),控制住了伏允的东面;西面也有人,将军张寿驻军屯泥岭(青海门源西)。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隋炀帝洒下了大网要抓伏允这条大鱼。历史关头吐谷浑人再次使出了金蝉脱壳。伏允率领数十人沿山间小路独自逃亡,大队人马则在另一位亲王的统领下退往覆原川西部的车我真山。有点杯具了,也有点戏剧了,哪有独自逃命的王爷?

    伏允是逃走了,也失去了统领部落的资格,似乎只能在党项部落了此残生了。

    期间小规模的战斗我们就不说了,随着吐谷浑仙头王的率部请降,隋炀帝的西巡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接下来就是如何安置归降的十几万人,以及这么诺大一片土地。

    地好办,置四郡纳入政府管理序列,鄯善郡(西域鄯善)、且末郡(西域且末)、西海郡(吐谷浑的伏俟城)、河源郡(吐谷浑的赤水城),自此青海正式纳入中华版图。吐谷浑作为一个行政单位已经暂时消失了。

    人怎么办?估计也没啥好办法。在当地郡县的管理下游牧生活吧。对此,隋炀帝也有准备,企图扶植做过质子的伏顺统领吐谷浑部落,最后的结果却很不好。似乎伏顺不大受欢迎,看起来未来融合的路还很长。这是当地的吐谷浑人。

    四郡建立之后,移民实边,“发天下轻罪徙居”于此,有了人土地才算真正占住了。

    收拾完吐谷浑,隋炀帝发现要到张掖还有点困难。要么走回头路,绕一大圈,要么横穿祁连山,可供选择的山间峡谷之一就是大斗拨谷。这就到了六月了。后人有诗云,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六月斗拔谷,风雪步步难。

    “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散晦冥,与从官相失,士卒冻死者太半。”

    这回轮到隋炀帝杯具了。

    这也就是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风雪,如果是一支敌军,估计隋炀帝的小命就交待在这了。别说一支敌军,也许数十个山贼就可以干出好大事。这一次大斗拨谷之行有点行险了。虽然是个意外,也说明炀帝同学计划性差点,做事有些随意。

    说来也有些不得已,张掖大会的日期已经订好了。虽说主角总是最后出现,那也不能迟到太多。况且炀帝的心早就飞到了张掖,有点按耐不住了。

    阳光总在风雨后,穿过大斗拨谷就是燕支山(甘肃永昌县胭脂山),炀帝准备把大营扎在此处。要不说斐炬同学的工作干得好呢,燕支山下欢迎的队伍排出十好几里。西域各国的王爷、使节都在里面,这个排场大了去了。就是见惯了大场面的隋炀帝也是怦然心动。

    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这一年是大业五年。隋炀帝的大业达到了顶峰,来得有点快、有点早、有点太容易了。

    据史书记载这次群英会来了西域二十七国,但是能叫上名字的也就是高昌王麹伯雅、伊吾的吞吐设。据说这二位还是斐炬花重金请来的洋托。虽然书上就是这么记载的,我们也不能全信。

    高昌王麹伯雅、伊吾吞吐设的出现也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基本上属于各取所需。

    麹伯雅这次是父子双双入朝,同来的还有高昌国的太子麹文泰,这里面有文化的原因、有民族心理,也有政治现实。高昌王麹伯雅是下定决心要抱住隋廷这条**,以挣脱突厥、铁勒的制肘。太子麹文泰就是要留下做质子地,用这种比较原始的方式把与隋廷的同盟关系砸实。

    伊吾的吐屯设更多的考虑的则是政治现实。关于吐屯设的身世没有更多的资料,但是“设”这个词带有很明显的突厥特点。在突厥的官僚体系中,“设”的地位还不抵,比“设”更大的官就地说是叶护和小可汗了。从地理位置看,伊吾正处在铁勒、东突厥、隋廷的三面夹击之中。虽然现在归铁勒领导,但是铁勒也得听隋炀帝的,隔着锅台上炕就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伊吾吐屯设等献西域数千里之地”,也不知道都是谁的土地,反正在地图上一指都献给隋炀帝了。

    “盛陈文物;奏九部乐,设鱼龙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设于殿上,以宠异之。”文物展览、万方乐奏、杂技表演,最后大吃大喝一通。也别说俗,吃喝啥时候都忘不了。张掖的大会很热闹、很奢侈,算是隋朝建立以来最大的一项国际活动了。国库里有都是钱,可劲儿花吧。

    喜庆之余,隋炀帝也有些不满意,也有不识抬举的、不给面子的。谁呀,西突厥的泥撅处罗可汗。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元宵大会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