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十七章 凛冬将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初冬时节,普国已是薄雪漫天。龙丘皇家植物园里,在玻璃温室苦思冥想的唐敏宁来回踱着碎步,低跟牛皮软靴跺着花岗岩地板,发出令人不安的响声。唐铭弈出使河西各国的情报,早在队伍出发第一天便传到了保皇党高层的耳中,紧接着便是潞国同意结盟的消息。若单单是共和国倾全力出兵北伐,公主尚有回旋余地,可如果任由自己的叔父布下这天罗地网,恐怕地位不稳的保皇党,真的会如同窗外那漫天的飘雪一样,声势浩大,却又快速地消失无踪了。</p>

    在这样一盘灭国大战之中,本就是围棋高手的汉国公已经开始在各要点部下阵势,如果静待其完成计划,而后定然是疲于应付最后黯然落败。只是,如何在如此一幅宏大画卷逐渐成形之前,一刀将其斩断,却是极端考验智慧与谋略的事情。</p>

    “季某以为,当下要务,乃是以王道正统昭告天下。”几日前密会上季若新的话,仍旧缠绕在敏宁脑海之中,“当今天下,乱党横行,谋害陛下,荼毒忠良,若殿下能够早继大统,高举义旗,帝国及各国忠义之士定然群起响应。”</p>

    加冕为王吗?即使唐铭铮健在的时候,敏宁也不敢对这种数十年后的可能有半分幻想。因为她知道皇位的脆弱,理解王者的孤独,也清楚贪慕虚名的代价。虽然诚如季若新所言,共和党人翻天覆地的举动,带来了东夏空前的混乱和分裂,但就此断言行王道之学可平天下,则有些一厢情愿。诸侯会盟未开,自己连选帝侯都未曾获得,如何奢谈帝位?各邦国完全可以以此为由拒绝承认,进而选出新的皇帝,到那时,保皇党所保的,不但是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更是一片遭遇天下围攻的四战之地。</p>

    王道既是死路一条,那面对危如累卵的环境,出路究竟何在呢?远古时期,有连横之策对抗合纵,可对手已是纵家,谁又是我的横士呢?敏宁看着厚实的玻璃覆盖之下,那一朵朵珍奇但又脆弱的兰花,心中的寒意不禁逼上眉梢。</p>

    “殿下,曹将军到了。”侍卫靠近公主报告,而后敬礼离去,取走了紧随其后的曹永浜脱下的军大衣。</p>

    敏宁转过头来,看着这位参谋苦笑:“来的正好,百思不得其解,心情烦闷,我们进屋内喝杯咖啡,懒得去想明早起来,是否会有洪水滔天。”</p>

    “你呀,永远都是那样口是心非。”曹永浜笑道,“再如何否认,你的心情,都会在脸上一览无余。”</p>

    敏宁耸了耸肩,摊手道:“是么?也许吧?你也知道,当下之局,已非我这样的生手能够应付,那些个元老重臣,想的净是不着边际的大事大道,对于如何除危解困,根本是束手无策。”</p>

    “记得父亲说过,再厚的账本,从第一个数算起,终归有完成的一天。”曹永浜直视着公主的眼睛,似乎在传递着希望和对策,“若论伐谋伐交,末将自然是步履蹒跚。但说起攻城略地,还算是轻车熟路。”</p>

    “怎么,如今朝中人人在谈如何避战,你却在我这里谋划如何开战?”敏宁诧异地看着自己的参谋。</p>

    “细细思量,诸侯之所以可能接受合纵,最大的目的乃是祸水东引,而后自己再趁机渔利。”因为早有成策,曹永浜话匣一开,便滔滔不绝,“可是,一旦战争之火烧及自身,他们便如同惊慌的母鸡,四散逃窜有余,齐心合力不足。”</p>

    “倒也是这个道理,毕竟河西三国加上诺国,除了维持祖制,避免战祸,本就无共同利益。若和,各国定然惧我商业渗透,因此更倾向于联合各方进行绞杀。”敏宁点头,“然兵者凶器也,各国敢于铤而走险,不外乎自以为有机可乘,如果我军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予以惩戒,并占据战略优势,各国必不敢轻举妄动。”</p>

    经过数年的共事,曹永浜对自己上司的特点已是颇为熟悉。公主所思所虑,虽说已胜普通战略家一筹,但思路堵塞仍时有发生,因此必须有一个心思缜密之人随时相伴,及时点拨,如此方能成就敏宁心中惊世之策。</p>

    “正是如此,只要我军能够让对手感觉到刀兵相见定是有来无回,自然就破解了唐铭弈的锁链。”曹永浜顺着敏宁的思路逐渐道出自己的想法,“纵横大局,如此谋划起来,或许难有对策,但正如先前所说,从眼下要紧之事做起,则积土成丘,定能令陛下占据高位。”</p>

    “何事紧急?如今四方诸侯,皆虎视眈眈,光是防守,恐怕就极为困难了吧?”敏宁不解道。</p>

    “任他四面来攻,我自四面出击。”曹永浜借助歌剧台词答道,“汉国公这道‘天下围攻’之策,看似天衣无缝,实际上环节过多,更容易各个击破。此外,四国加上兰国,总体实力虽远胜我方,却从未联兵作战,且自己顾虑重重。例如兰国,其国土与我方所有地区接壤,的确可以攻打任何一个方向,但均须经过永泰,若我军诱兰军深入,而后以奇兵袭占安遵,则兰军粮弹后援断绝,只得全军覆没。”</p>

    “此策甚好!”敏宁拍着桌子,杯里的咖啡震出缕缕波澜,“这么说,我方首战,先胜兰国?”</p>

    “并非如此,兰国必打,但须放在最后。”曹永浜解释道,“首战目标距离最近,乃是诺国。目前,诺伦海陆大军云集边境,诺军分身乏术,正好突袭河阴、兰石两省,同时沿运河西进,占领广汉。如此一来,我方不但可获得诺国粮仓,还可完全控制半岛运河。这之后,无论是北洋舰队在内外海间来回,或是陆军沿河攻打潞、照两国,均无障碍可言。”</p>

    敏宁不住点头,但一个疑虑在突然之间涌现:“那就必须趁叔父的合纵之策尚未完成了。只是,若我军先发制人,岂不是给各国以出兵的口实?”</p>

    曹永浜答道:“半渡而不击,坐失胜算也。与其作茧自缚,不如图穷匕见,让这些只会躲在狮子后面啃食尸体的野狐知道,若紧随其后,尚有残羹剩饭;若心存邪念,必然尸骨无存。”</p>

    “话虽如此,诺国尚且好说,这潞、岐、照三国可非等闲之辈。”敏宁对曹永浜的建议仍没有十足把握,“单就潞、照两国,就有十几万兵马,而我军西线兵力,满打满算也不过八万人。”</p>

    “殿下可曾记得,兰国人为了对付普国,曾拟定过一个‘天炉计划’?”曹永浜命人取来地图,沿着四通八达的河道比划着,“我方可以稍作修改,去其糟粕。首先,趁敌军未完成集结,首先攻占照国东部的河内地区,此地不但是通往普、森两国的必经之路,更是照国的煤铁工业中心,此外还有港口通向外海。因此,我们既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将战火烧到对手家中,还可利用河海之便,趁敌不备,集中局部优势兵力各个击破。”</p>

    “再加上准备部分兵力应付兰军,的确是四面出击啊。”敏宁心中的烦闷稍稍舒缓,“你的战略,胜算几何?”</p>

    “大约七成。”</p>

    “哦?那三成危险在哪?”</p>

    曹永浜指着地图,对敏宁说道:“一在共和党人,他们虽说军队初建,却也曾大败我军,且如今兵力已达20万之数,如果他们倾巢出动,我军南线空虚,恐一溃千里;二是兰国,若兰军死守安遵按兵不动,等同于牵制我军数万人马,且以我军东线现有兵力,强袭安遵而后防守几乎没有可能,因此这一路末将才没有先发制人的打算;第三,则是照国,即使我军占领河内,照军也可通过其他港口输送部队,一旦如此,则我海军必须冒诺伦舰队偷袭母港的危险截击对手。”</p>

    敏宁听着,沉思半晌,终于长舒一口闷气,原本看似迷茫的双眼也闪气了光泽:“共和党人好办,如果他们出兵北上,则我方放弃维国。”</p>

    “可是,如此一来,其不让叛党如虎添翼?”曹永浜打断敏宁,“维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如果丢失,非但选帝侯位置不保,先帝经营多年基业,岂不拱手送人?”</p>

    “然而非如此,我们无法赢得这场灭国大战!”敏宁仍旧坚持己见,“维国自然是要尽早开始撤离,不过大可放心,有失必有得,我有办法,让共和党人半年内在维国止步不前。好了,继续说第二路,兰国兵多将广,可惜仍旧没有吸取北方战争的教训,布局谋划笨拙而死板,只要我们……”</p>

    曹永浜听罢,心中顾虑减去大半,但这位参谋最为担忧的,仍是第三个问题:“三处危险已解决两处,此番大战,西线占据一半分量,而我军在海上被诺伦舰队牵制,如何能够防御照国背后一击?”</p>

    “既然难以防御,何不坦然面对?更何况,这正是我方一石二鸟的天赐良机。”敏宁神秘的笑容,弄得曹永浜一头雾水。</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