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江雪孤舟

正文 第十二章 不动声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帝国舰队大获全胜的消息早已如同进港货船上的老鼠跑遍了整个罗津港,海战次日清早,当地民众和各国的间谍机关便看到了官府大张旗鼓组织的凯旋仪式。只不过,游行中身着洁白水兵制服的帝国军人,其实并非参战舰艇上的官兵,而是前一晚秘密换上海军制服的陆军士兵。因为真正的海军尚有诸多任务需要完成,例如巩固对星盾岛的控制,整修战舰,收治伤患及俘虏等等。</p>

    “苏&#25991仲将军已经带着4万人前往增援诺国,松滩一战,诺伦陆军精锐丧失大半,此番围城的,不过是仓促组建的新军,见我军前来,估计很快会遣使求和。”曹永浜边敲门边报告。</p>

    “此次是三方会谈,诺人毕竟也是胜者,所以今天的常务理事会,必须要先给谈判设立目标与底线。”敏宁看着&#25991件说道。</p>

    “辛先生有何建议?”曹永浜一如往常两人讨论时那般问道。</p>

    谁知,敏宁却用一种半戏谑的口气将问题带开:“你看看你,老毛病改不了是不啦?升你做办公厅主任,不是给你个官玩的哦,拎毋清这可不行。有这个时间闲聊,我问你,开会通知写好没有,派人送到人家手上没有啦?”</p>

    “可是,这……好吧,末将失职,通知其实早已拟好,加盖印章就能送出。”从敏宁看似轻松的口气里,曹永浜仿佛感觉,自己浑身的肌肉与骨骼,都被一把小锤敲得咔咔做响:很明显,公主这是在暗示自己,国策上的事情,没有权限的不要多问。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敏宁对自己产生了不信任,而是依照制度,办公厅主任只负责日常行政和&#25991书工作,决策之事却无权插嘴。</p>

    这或许就是成长吧?人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变得与之趋同,这便是适者生存的道理所在。同样,官场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自己已再不可能像往日一样,陪着同样闲散的敏宁谈天说地,被迫早早登上高位的她,有太多的事情迫切需要他人分忧,如果自己找不准这个定位,休说自身前途,就是作为最大靠山的公主,也很可能在这暗流汹涌的权力场上败下阵来。</p>

    两年参谋部办公室生涯曹永浜对于&#25991案工作颇为得心应手,在配属的几名参谋协助下,数十份通知很快从不断滚动的油印机下飘出,而后迅速蜡封并送出。</p>

    此次会议虽名为联盟常务委员会例会,与各国内阁日常会议并无区别,但仍然请来了包括外交、商务、军事、行政以及法院等诸多部门的首脑。当一成不变的黑漆箱式马车鱼贯驶入皇家植物园的时候,曹永浜甚至隐约感觉到,今日所议,很可能不仅限于邦交,更可能是上层政治结构的一次重大改变。</p>

    “由于事关邦交国策,今日除诸位常务理事外,理事会还请来了在家的所有理事,其中几位大人还是各部门主官,与诺伦和约一事,我提议先听后议,诸位以为如何?”敏宁见与会者坐定,寒暄后便主持起会议来,“先请外务、军务和工商产业三位主委大人发表看法。”</p>

    “诺伦陆海军全面战败,则邦交大为有利,且我方为东夏盟邦抵御外侮,亦在海内外树立威信,此为有理。”和约被众人认为乃是外务部职责,因此外务委员会主委丁磐便首先发言,“因此,臣以为,谈判立约,当立足有节。节者,尺度也,既不可过于苛刻,又不能过于宽松。”</p>

    “也别臣不臣的,如今是理事会扩大会议,人人平等,大可不必遵循王朝礼节。说说你的意见就是。”敏宁却出乎意料地没有发表意见。</p>

    “外务委员会看似负责邦交,实则为国府信使与传声筒,若论对策,还须殿下先定基调。”外务主委谨身一躬,却没有提出对策的意思。</p>

    “先请龙将军说说吧。”林怀衷见敏宁依旧没有表态,生怕冷场,赶忙叉开话题。</p>

    “海战一胜,国人群情激昂,自是事实。”老将军缓缓站起,壮实的身躯如铁塔般矗立,“然则丁大人言之有理,我虽胜,却不可逼迫过度,各国经历去年一战,均已元气大伤,我军亦急需时间休整,故北方战事,不可投入过多兵力,老夫以为,遏制其军事潜力,防止其十年内再起即可。”</p>

    “请邓大人也谈谈看法。”敏宁听罢,点了点头道。</p>

    “下官以为,当如龙将军所言,遏制其战争潜力。”工商产业主委邓茂梁说道,“然则诸位大人切莫忘记,任何邦国一旦止戈息兵,必然会腾出手来大兴产业。而我东夏目前仍面临戡乱定国之大任,故三五年甚至十年之内,经济民生均难有长足进步。而诺伦资源丰富,又以贸易立国,切不可令其因祸得福。”</p>

    “邓大人所言,季某以为有理。”季若新摸着整齐的头发说道,“诺伦绝非善类,此番战败,对其损伤尚不及五十年前,若不加惩戒,定会导致其实力迅速恢复。”</p>

    “和谈可令诺伦获得喘息,我东夏内战则可能令其大发横财。”林怀衷补充道,“战端一起,则物资消耗甚巨,而以我方目前库存来看,定然是远远不够,如此便需外购。而诺伦盛产煤铁木材,若不加遏制,其经济实力必在短期内大幅提升。”</p>

    “林大人忧虑确有其实,然我方却难有对策。”江正源叹了口气,“经济贸易,官府管控自是应当,然如若令到通商无利可图,无异于激化各国矛盾。”</p>

    “横竖不是办法,这度说起来简单,定起来怎就这么困难!”龙佐敲着桌子说道。</p>

    “崔大人以为如何?”敏宁望着末坐的崔辅问道。</p>

    “崔某无能,外交之事不得要领,但有一点可以保证,在我方与共和党人决战之时,绝无他人可从背后暗算。”这位刚刚被任命为新设立的安全与政治保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矮个子官员起身平静地说道。</p>

    “既如此,我看,事关全局,还是殿下决策为好。”季若新说道,“和谈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我等慵懒,平时惯于各司其职,自然是思虑不周了。”</p>

    首席辅佐官一番话,让曹永浜完全明白了这些本该集思广益各尽其责的官员们,甚至或明或暗以领袖自居的季若新,为何不约而同地敷衍推诿。参会的高官们多是官场浸淫多年的老手,就是林怀衷一系的南洋商团,也因或常与官府打交道,或协调分配内部利益而精明无比。他们所想到的,正是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如果谈判代表在国内没有左右时局的权限或地位,则很可能变成如唐铭弈一般,被国府或是国内其他势力玩弄于股掌,最后国内外的一切不满,都会聚集到此人的身上。因此谋邦交首在谋权,无权则言语条约便显得软弱无力。</p>

    “季大人,林大人,诸位主委,不必自责过甚。”敏宁坐正身子,用一种诚恳却又暗含威严的口气对与会者们说道,“邦交谈判,说大的确大,说小却也是小,正如季大人所讲,牵一发而动全身。既如此,绝不可一人单刀赴会。我以为,由外务委王坤凌副主委,军务部裘&#25991和巡查员,工商产业委员会的程宏宇副主委,三人组成谈判代表团,再加上国务委员会办公厅的甘兴霖调研员作为秘书。”</p>

    “只是,三人之中,谁为正使,谁做副使?”林怀衷问道。</p>

    “此番和谈,不仅仅涉及休战罢兵,还需要商谈两国复交通商一事,故不设主委。王主管邦交、互派使节及通商条款;裘负责军事分界、军备控制及战俘遣返;程则是审议投资、货币兑换、产业发展等方面。甘将每日谈判内容并同需要请示之事汇总后交国务委员会。”敏宁以极快的速度说出了三人的分工,其流畅程度让曹永浜不禁怀疑公主是否早有准备。</p>

    “那底线如何?”丁磐好容易从应接不暇地笔记中恢复过来。</p>

    “割让星盾,货币直兑,全面开放,这三条不可松动,其余问题可自行决定。”敏宁说道。</p>

    见所有人沉默不语,公主接着说道:“若无其他建议或看法,请理事们投票,其余大人暂且在外厅休息。”</p>

    到离开会议厅,曹永浜飞速旋转的头脑才摸出了今日会议的端倪:敏宁的决断和所作所为,实际上不仅仅解决了与诺伦和约一事,更是一个要将人事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的姿态。开会之初,她所选择的三位主委,实际上代表了联盟政坛的三个派系——南洋商团、政务院&#25991官和军队,也就是分别由林怀衷、季若新和唐敏宁所代表的三个集团。自人类诞生以来,政治便作为利益分配的形式而伴随左右,派系或者说政党,也就随着共同利益者的联合与妥协和形成。而作为领导者的公主,实际上处于一个比较微妙的地位:她来自某一派系,但领袖身份却要求她不能偏向任一派系,因为过于护犊或是过于软弱,都会导致领导人权威的下降。坐稳位置的最好办法,便是维持平衡。而维持平衡的最佳手段,则是不参与具体利益的争夺,也不干涉具体事务,而是在这些问题上选对人,用对人。</p>

    所谓人事,顾名思义便是任用某人做某事。敏宁的一招投石问路,就大致摸清了各派的底牌和态度:林怀衷和季若新之所以故不表态,就是为了先行获得更大权力。而敏宁却将计就计,故意将此事交给更低级的官员,同时要求他们直接向自己报告,这等同于断绝了林、季二人插手的可能,由自己主导了人事任免的权力。最后提议设立临时机构负责和谈,更是点睛之笔:三派之中,军方听命敏宁自不用说,林怀衷虽身为议长,却是代表商团掌握通商、国内商贸及金融;季若新名义上是政府首脑,但能掌控的部门却只有工商、民政、司法及科技教育等旧帝国&#25991官占主要的部门;而管理财政的江正源和负责安全及情报工作的崔辅,则是直属于唐敏宁。基于上述分野,才有了各派各出一人组成这样集体决策,各司其职的代表团。这样,由于没有主管,任何派系都没有了完全掌控的可能。而后敏宁再安排不属于任何派系,甚至远离政坛数年之久的前普国国相府长史甘兴霖作为秘书,直接对自己负责,这不但能够使自己独立掌控大局,还能因为对前普国官员委以重任而赢得普人的支持。</p>

    “哟!曹主任,正好正好。”一名五十上下,穿着花领结西服的男子大步走进休息室,迅速扫视众人后便对刚刚在方形大椅上坐下的曹永浜伸出了手。</p>

    “啊,邱议员,今日这是……”曹永浜认得出,这是联盟协商会议代表,普国议员邱群松。满面春风的政治家身后,还跟着两名侍从打扮的青年男子,他们的手上,各捧着一个装满信件的托盘。</p>

    “这不是请愿来了吗?你看,”邱群松边说边取来其中一封已经拆开的信,“我们统一促进会收集了500名协商会议代表中478人的请愿书,共同请求明日协商会议审议统合政党案。”</p>

    没想到,辛苛的建议,竟以这样一种形式公之于众!曹永浜看着堆积如山的信件,一时竟不知这是辛苛的计策,还是敏宁的谋划。某些重大决策,如更改国体政体,或是旧王朝储位变更,都不宜由君主或领袖本人亲自提出,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借助某些外部力量,如民意、臣下建议甚至童谣、预兆等等。如此操作,不但让自己的意图有了更为正当的名目作为支持或者掩护,也让君主自己处在了非常有利的位置:如若臣民赞同,自己便作出顺水推舟的样子,不留痕迹地把事情办成;一旦反对声浪过大,君主则可以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之后无论全身而退还是另想办法,都比自己提出遭到反对要容易。</p>

    包括曹永浜在内,所有人还是第一次见识敏宁的办事风格与手腕。她看似对重大问题不动声色,其实则是等待时机,谋定而动。首先借与诺伦和谈这样可大可小的事情树立自己在人事上无可挑战的控制权,再利用联盟政党联合理事会所有理事及各部门主官都在场的情况下,将整合各党的策略公之于众。而党务与政务的不同,在于前者的对象是集团内部,因此整合各党,意味着对治理和维持国家运转的各级精英的全面控制。之所以在与诺伦议和基本形成决议时推出,就是为了借助刚刚在执政集团中树立的威信和控制力,使自己的权威扩大到整个政坛。此外,如果辛苛提议的将政党扎根于基层得到实现,则会使敏宁如蜘蛛一般,在不知不觉间,为自己生存的环境乃至整个东夏,织就一张无形的大网。</p>

    理事投票很快结束,从统计结果看,敏宁的方案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季若新和林怀衷虽然都没有被委任负责和谈,却也都争取到了各自派系的人负责各自管辖的领域。至于相权超越君权的努力,精明如二人者当然清楚,当下早已不是主少国疑之时,趁机抢夺中枢权力稳固甚至提升自己的地位,已经没有可能。</p>

    “曹将军,回去吧!”敏宁拍了拍这位年轻将军的肩膀,面带着轻松的笑容,“请愿书交给玫瑰厅(党务办公室)处理就好,这几天太累了,早点回去休息吧,你也该多用心管管办公厅的事情了。”</p>

    “好,我这就去备车!”曹永浜如针扎般迅速站起。随着伙伴的感觉渐渐淡去,他必须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p>

    </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