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2-2609:45:40

    轮台罪己之缠斗车师

    在贰师将军同单于酣斗不止的同时,为保证攻击匈奴右贤王部的马通顺利进军,汉廷再次发动了车师战役。

    车师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的命运。元封元年(公元前108年)赵破奴征服楼兰、车师之后,车师选择了继续留在匈奴阵营。虽然活动范围向北收缩到现在的位置,即天山南北通道的结合点,但是依然在汉匈争夺的前沿。

    天汉二年在贰师将军领兵攻击匈奴的同时。汉朝派遣投降的匈奴人开陵侯介和王成晚率领楼兰军队攻击车师。

    为什么不从本土派兵?一则路途遥远;二则也无兵可派,大军都随贰师将军出塞了;三则车师国也没多少人,楼兰军值可一战。没成想,贰师将军速败,匈奴右贤王腾出手来,率数万大军来救车师,开陵侯那点人马根本没有办法,汉军只好撤兵。而右贤王随后就被征调围攻李陵,也没有机会继续扩大战果。这一回合双方战成平手。

    现在汉军再次出兵攻击匈奴。为防备车师国阻碍出酒泉攻击匈奴右贤王的马通军,汉军再次派遣开陵侯出征车师国。这是汉朝第三次远征车师,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车师是在劫难逃。兵临城下、将至壕边是必然的,最终的目标就是交河城。这也是此战的第一个看点。

    交河、交河,两条河流在城下相交,故名交河城。交河城就建立在两河相交的河心洲上,是易守难攻。这座城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城内的建筑不是一层一层向上用砖砌出来的,而是一点一点向下挖出来的。车师人给自己的定位也是很准的就是防守。这样一个地方对汉军的攻坚能力是一个考验。

    常言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为解决大军远征的粮草问题,汉朝发动了一场人民战争。一个特殊的群体西域各国的质子走到了前台。大战前夕,汉朝把危须、尉犁、楼兰等沿途六国在长安的子弟派遣回国,希望他们能帮助筹措粮草以资军用。最后的结果是大出意料,不仅准备了粮草、牲畜,各国国王还亲率大军前来助阵。这也是作为属国应进的义务之一。

    战斗的整个过程很简单,没有什么悬念。车师人没有给汉军进行攻城表演的机会。在大军围城后不久,车师王请降。

    一场惨烈的攻城大战轻飘飘的结束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车师人没有任何理由与汉朝顽抗到底。如果有匈奴援军的话,没准还做做样子。现在,投降对车师是最有利的选择。不要低估车师人的智慧。交河城可以说是吐鲁番的门户,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按照现在的地图,向西可以到达乌鲁木齐;向西南可以到达焉耆;向东可以到达哈密;向北可以到达天山北部,今后西域的许多故事都要在这里演绎。车师人能够在这里生存下来,绝非等闲之辈。

    战争的直接结果没什么特别的,双方是各有所得,汉朝完成了预期目的,至少在表面上征服了车师;车师人也保护了家园的完整。至于下次匈奴人来怎么办,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客观地说,车师的臣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汉朝并没有能力驻军,事实上也没有驻军。留兵多,养不起;留兵少,不起作用。

    战争的间接结果却很不寻常,经此一战,无形中强化了汉朝与车师周边各国的主、从关系。一个标志性的现象就是为表彰出征车师的有功人员,一批与车师有关的官衔诞生了。诸如,击车师都尉,击车师君等等,正式纳入了政府公务员序列。这就与匈奴对西域的管理方式就大不相同,匈奴是不懂得的这些东西的。匈奴对西域就是役使,就是压迫;汉朝通过这种方式同西域各国结成了一体。这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也可以借此激发他们对汉朝的亲切感和向心力。

    这都是好的方面,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在凯旋的路上汉军遇到了大麻烦:那就是粮食问题,粮食不够吃!虽然沿途的六国都很愿意帮助汉军,也竭尽全力筹措粮草,但是毕竟实力有限,有去的,没有回来的。汉军也不能象鬼子进庄似的,从别人嘴里抠食。战斗没有损失多少人,回来的路上由于粮草不济,数千人再也没能看到玉门关。

    象车师今日降明日叛,汉朝在彻底打败匈奴之前也是无可奈何。但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那就是屯田戍边,既能镇抚周边各国,也能解决大军远征的粮草问题,又能够帮助当地各国振兴经济,一举多得。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