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9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4-1018:49:29

    虽远必诛之称雄中亚

    康居王认为自己出了人,应该拿大头;郅支单于认为没有我你啥也抢不来。双方在生产环节达成了一致,在分配环节出现了根本矛盾,不可调和。郅支单于同康居王耍驴,来蛮的也是立个规矩,大国领袖是说一不二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郅支单于凭借抢来的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部落,或者拿他们做礼物分化康居贵族。然后再来要挟康居王,康居王也是无可奈何。否则,凭借只有三千人的嫡系部队能抗衡拥有十余万雄兵的康居王?

    郅支单于接受了以往失败的教训,征调康居人筑城。历时两年建成,终于有了家了。有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郅支单于的历史肯定没学好。当年卫律就犯过同样的错误,匈奴人不会守城,干吗还要画地为牢?有了城是有了家了,家的感觉也确实无限温暖。匈奴人一旦地定居下来还是匈奴人吗?当别人按着门牌号来找你的时候也就在劫难逃了。

    筑城之后,郅支单于更不可一世了,向附近的大宛等国派出使节,让他们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一是风光无限。

    现在,我们发现了一条关系链:三千子弟兵,借兵抢人、抢物,分化康居贵族,绑架康居,胁迫中亚其他各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郅支单于不仅是一个骁勇善战的领袖,还是一个纵横家,借力打力的技巧运用的十分纯熟;是期货交易的高手,深通以小博大之术。

    那么康居王就甘心被利用?表面上看康居王是被挟持了,但是康居王有自己的想法,双方是互相利用罢了。想做掉郅支单于那还不容易,三千多人还不够一顿早餐那,主要是有点舍不得。毕竟康居从中也捞到不少好处,康居也想借助郅支单于的威望削弱邻国、巩固自己的势力,如果要能南吞大宛、东吞乌孙那就理想了。

    这期间汉朝使节也历尽艰险来过几次。为啥?为谷吉。谷吉出使一去不返,杳无音信,朝里能不惦记吗?虽然多次从投降的匈奴人得到谷吉已经遇害的消息,汉朝还是不大相信。不断派出使节探求真相,毕竟以前也有过这样的先例,比如苏武,本来活着,单于却推托已经死了,一个谎就撒了十几年。

    郅支单于当然不会实话实说,对汉朝使节的要求也是不理不睬,更有甚者,对有的使节干脆一扣了之。只是通过西域都护向朝廷表示,自己还是心向汉朝地,只是地处偏僻,路途遥远,不方便向汉朝再次派出质子罢了。

    路途遥远是实情,不方便也不假,看对谁说。有人就不怕远,也不怕不方便。

    2010-04-1018:50:54

    虽远必诛之留犂挠酒

    郅支单于在康居暂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寓居在长城之外的呼韩邪单于也到了去留的关头。

    呼韩邪单于所部在长城之外是处于半定居的状态,政治上自成一体。汉朝并没有给他们额外的帮助,或者说也不想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性。随着部落人数的恢复,定居地附近的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猎物捕捉殆尽。再滞留于此没有什么出路,而且随着实力的恢复,这些匈奴人也越来越想回到那广博的大漠。

    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汉朝派遣督骑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出使匈奴。这位张猛我们得多说几句。张猛不是别人,乃是当年凿空西域的张骞的孙子,现在奉命出使匈奴也算承接祖业。张猛有四分之一的匈奴血统,不知单于知道这些情况会作何感想?

    这次出使有两个目的,一是送呼韩邪单于的质子回部落,郅支单于的质子已经送回,再也没有理由留着呼韩邪单于的质子不放;其二,再一次打听一下谷吉一行的消息,顺便安抚一下呼韩邪。谷吉一行的失踪不仅对汉朝是个震动,也使呼韩邪惴惴不安,深怕惹火烧身。

    而二位使者所看到的情景却使他们感到深深的不安,是亦喜亦忧。一方面呼韩邪所部人丁茂盛,实力有很大的增强,自卫是不成问题了。但是这个实力对汉朝也使一个威胁。现在送回质子等于解除了从属关系,前景令人担忧。尤其是看到匈奴上下人心思归,二位使节真是担心汉朝这几年来是不是在养虎为患?

    客观地说确实有养虎为患的嫌疑。呼韩邪南下称臣的时候,汉朝完全可以兼并匈奴,封其为侯,取消单于的名号,那么在名义上汉朝对单于是有行政约束力的。现在单于想走就走,汉朝连名义上的约束力都没有。没办法韩昌、张猛只好将错就错提出与单于结盟,约定两国世世不相侵犯。现在看看这个盟约的密本:

    “自今以来,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有窃盗者,相报,行其诛,偿其物;有寇,发兵相助。汉与匈奴敢先背约者,受天不祥。令其世世子孙尽如盟。”

    呼韩邪当然是求之不得。一纸盟约等于是白得了一个保护伞。于是,众人登上匈奴诺水东山,呼韩邪取出用月氏王头颅做的酒器,用径路宝刀、金制留梨和酒,杀白马祭天,和血而盟,举行了盛大的结盟仪式。

    韩昌、张猛越权了。作为使节没有这种权利。而且此时结盟对汉朝没有任何好处,只能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哪有强者主动提出与弱者结盟的?这就给汉匈今后关系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韩昌、张猛这种任意妄为自然遭到满朝公卿的强烈抨击。虽然汉廷将呼韩邪所部定义为独立国,但并不是平等的国家,是属国。送回质子是为了让匈奴更加感恩戴德,再结盟约等于改变了双方的关系。结盟将二者相提并论,显然有伤朝廷的尊严。

    事情已经发生,越权的使节自然会遭到惩罚,盟约却没有办法解除了。

    以后不久,是打破玉龙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呼韩邪单于率部返回大漠。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