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3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6-1617:47:28

    天下大势之刘氏昆仲(一)

    窦融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河西人,窦融能够来到世外桃源河西也是一个传奇的故事。客观地说窦融在王莽新朝的生活还是很不错,曾经担任过强弩将军司马,参加过剿灭翟义的战斗,还立有军功。而且窦融有个妹妹嫁给了王莽的大司空王邑,也算是皇亲国戚。如果天下太平这么一直生活下去,也是很平淡的幸福。

    可是天不遂人愿,王莽的新政改革不仅没有解决人口与粮食的根本问题,而且各种政策一并出台交织在一起,把上上下下都打蒙了,就此也就激化了矛盾。偏偏这个时候老天爷又来捣乱,可以说是天灾**,局势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先说说天灾,从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起一路下来天灾不断,始建国三年发生了蝗灾,天凤二年邯郸以北发了大水,天凤三年又下了大雨雪,之后几年又连续大旱。随之而来的就是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幸福的家庭基本差不多,不幸的家庭是各有各的不幸。有的人是吃不上饭了,人总要吃饭,没办法老百姓就啸聚山林,也就是砸个响窑、吃个大户;有的人是由于法律太严苛,举手犯禁,也没有办法生活,不得不揭竿而起。少的数百人,多的上万人,今后乱世中的主要角色基本都聚齐了:新市人王匡、王凤,南阳马武、颍川王常、成丹等等,还有琅邪的樊崇。

    具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就是大约地皇二、三年前后有一个新的谶言,不是一个,是一串谶言在民间广泛流传。“汉家当复兴,李氏为辅”,“星李扫宫室,刘氏当复国,国师公姓名是也”,又有说“刘秀为天子”等等,不一而足。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地皇一年,也就是公元20年的时候,就有人直接上书请王莽下台。比传播这些谶言更光明正大。汝南人郅恽,精通天文历学,经过自己的测算,就直接上书王莽。希望王莽缴枪不杀、主动下台,没准还能获得优待。当时王莽没在意,生气是非常生气,但是也没把郅恽怎么样,也就是关起来了事。

    现在这种流言传播开来,王莽心里十分犯嘀咕。作为以祥瑞、谶言起家的开国皇帝,王莽知道舆论的利害。对于传播谶言的人,那就是杀无赦。可是谶言不长脚,贴着墙根跑,传播的贼快。这种谶言也好、流言也好,肯定地说都是人做出来的。

    王莽关心这些谶言,天下人也在讨论这些谶言。有一个人比王莽更关心,那就是南阳的刘秀。

    在南阳地区居住着刘氏兄弟三人,刘縯、刘仲、刘秀,都是刘氏宗亲。这哥三儿与当年刘邦兄弟有一比,只不过顺序调过来了。这次是作为哥哥的刘縯**怀大志,不仅不事农桑,而且是破家革命。广交天下豪杰,真有干一番事业的意思。春申门下三千客,刘家虽然没有那么多钱,也养了不少豪侠之士。放在现在就是组成了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

    与此相反弟弟刘秀似乎很平庸。刘秀最喜欢的就是干农活,这绝不是三国刘备的韬晦之计,是发自内心的自得其乐。当然刘秀也不是什么老实孩子,黑社会老大的弟弟能老实到哪去?只是出头的事都有大哥,刘秀又表现的比较低调,给人的印象就是老实的不行。喜欢干农活倒是却有其事,这也不妨碍刘秀对家族事业的关心。要说刘縯从事的事业刘秀参与的不深有可能,根本没参与就是天方夜谭谈。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的时候,大旱,荒年,收成特别差,没吃得。也就是在这一年的春天,王匡、王凤、马武等领导的“新市兵”从北面进入南阳地区。当年秋天,平林人陈牧、廖湛起兵响应,号称“平林兵”。南阳地区纷纷攘攘热闹开来。

    此时刘秀正在新野避难。年景不好,刘家又养了那么多士、那么多猛人,这些人参差不齐,干什么的都有。在这动乱的年代,搞点小偷小摸、劫个道之类的副业肯定是常有的事。在公安局里肯定是挂了号了,打黑防黑,这些人也是打击对象。奇怪的是经常出头的刘縯没事,好孩子刘秀却要出逃避难,也是一个讽刺。当然刘秀去新野也有别的营生,就是经常到宛城卖粮。刘秀真不愧是一个好农民,虽然是灾年,刘秀的地却是大丰收,确实是与众不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