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8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7-1107:32:18

    还要回家吗?

    蒲类海(现在巴里坤湖)一战,伏图可汗丢了性命,柔然败回了东部。一个巧合彻底改变了吐鲁番盆地附近的政治格局。如果孟威知道自己不经意的一个露面就改变了局势一定会感到无比自豪,接着就会感到无比沮丧。

    柔然人败走了,高昌面临的局势也清晰多了,孟威的使命也注定无法完成了。

    咋了?咋了,孟威在伊吾没有等到高昌人,也永远等不到了。

    历史上对这次内附记载的比较模糊。双方如何约定的不清楚,迁移到哪里不清楚,也许在史官的印象中这一切都是显然的。答案早已经公布了,根本不用再重复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内迁的地点很可能还是伊吾。这就给我们画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麴嘉真要率领高昌的老少爷们内迁到伊吾吗?

    你信吗?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如果麴嘉真的想内附八年前就做了,何必等到今天。八年前内附失败的原因就是旧人不服,八年之内作为旧人领袖的麴嘉有能力说服所有的旧人吗?

    玄!

    内附也许就是麴嘉的一个姿态,投靠北魏、逼迫北魏在西域出手。同时告诉柔然、高车,不好意思名花有主了,兄弟们别惦记了。

    孟威在伊吾的出现不就彻底改变了局势吗?有的朋友可能会问,那不是巧合吗?哪有那么多的巧合?高昌、北魏,甚至高车都知道孟威是来干什么的,只有柔然被蒙在鼓里。

    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柔然如何知道孟威的部队何时来到了伊吾?为何而来?

    也许柔然的游骑一直关注着伊吾北魏军的动态。这倒也是一个可能的来源。考虑到双方的关系柔然断然不会知道孟威此次的真实使命,孟威也没有通知柔然的义务。

    北魏与柔然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北魏是不肖,柔然是求之而不可得。至多柔然的侦察兵只可能探知北魏派来了军队,却无论如何不应该知道为何而来。否则,柔然人就不用跑了。

    这就是误判!

    这就给了中间人以可乘之机。很可能就是高车人散布了孟威来助战的谣言。也惟有这样高车人才能抓住柔然人悄然退走的机会一战而定。整个事件以高车王弥俄突把伏图的头发送给孟威而圆满结束。北魏发兵协助高车对柔然的军事行动这一传说是做实了。在向北魏表示臣服之余,高车王弥俄突也顺便给北魏、柔然的关系下了一味药。柔然睡梦中的、与北魏的和解更难了。

    令人更感兴趣的是高昌人在整个事件中的态度。内附既然不是高昌真实的目的,在柔然与高车之间麴嘉必择其一,否则无法自存。至于选择哪一个那就是力强者优先了。世事的发展也验证了我们的分析,柔然人败走之后高昌随即倒向了高车。

    北魏又被忽悠了。

    接下来两年麴嘉连续派出数批使节到洛阳,没说的只有一个目的:解释。这么大的事也敢忽悠,能说清楚就不错了。使节怎么说的咱们不太清楚,公元510年孟威代表宣武帝元恪出使高昌,对整个忽悠事件作了一个了断。麴嘉的解释工作算是告一段落,圆满成功。

    那么说麴嘉真的忽悠北魏?麴嘉作为一个汉人心向中原那是没什么说的,走到哪心都在故土,但是也不能不客观认识高昌的现实。麴嘉肩上毕竟担着高昌一、两万老少爷们的荣辱、生死,怎么能不慎重?反之北魏也是如此。

    公元六世纪初的高昌正是各方瞩目的焦点,北魏、高车、柔然、吐谷浑,乃至于嚈哒的往来交通都要经过高昌。北魏是否真的想放弃重镇高昌,而把高昌人迁移到伊吾确实是一个费思量的事情。就像二战时期的瑞士,两大阵营的间谍都在此处出没,客观上双方也需要这么一个透气的场所。

    北魏既然无法讨伐高昌,也无法、或者不想把高昌全部迁移到中原,保留一个心向北魏的高昌自然远远强于一片无人区。

    这一番使节往来之后似乎吐鲁番的局势安定了下来,高昌人可以过几天安稳日子了。似乎北魏也可以松一口气、一劳永逸了。历史却往往没有这么简单,柔然人虽然败退到了大漠的东部,却得到了一位强悍的新可汗,伏图的儿子丑奴。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送礼也是门艺术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