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8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0305:05:47

    亡国之裙

    达头可汗也西征去了!西征的对象没有悬念的就是萨珊波斯。

    还记得三国的时候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智吗?双方对峙在五丈原,诸葛亮主攻,攻得不得其门而入;司马懿主守,守得坦坦荡荡心无旁骛。一世聪明的诸葛亮束手无策,司马懿耍无赖就是不出战,拖死你。

    黔驴技穷的诸葛亮就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女人的衣服。实在没辙了,开始人身攻击。司马懿笑而遣之。跟我耍这样的花招,太浅薄了。结果是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落下个鞠躬尽瘁的美名。可见给别人送女人衣物这件事不是啥高招,基本上属于半残废水平。

    没想到几百年之后的萨珊国王霍尔米兹德四世炒了诸葛亮这碗冷饭,不仅没有达到半残废水平,还把自己彻底搞残了。

    霍尔米兹德四世也给人送了一套女人的家伙什,不同的是接受礼物的不是霍尔米兹德四世的敌人,而是手下大将,打败突厥人、**死莫何可汗的巴赫兰?处宾。

    霍尔米兹德四世的时代正是萨珊波斯急速衰落的关键是时刻。说是四面受敌一点也不错,东面是突厥,西面是罗马拜占庭,高加索方向还有捣乱的哈扎尔人,最重要的、也是让霍尔米兹德四世牵肠挂肚的却是内部的斗争。

    皇权、贵族、宗教(袄教、基督教)、马兹达克运动,这是从霍尔米兹德四世的爷爷开始就在萨珊的历史上混的几个主要势力。霍尔米兹德四世的爷爷卡瓦德之所以能够游走于各派势力之间,马兹达克运动是个关键,是平衡各派的筹码、借力打力的枪手;老爸胡洛司之所以能够中兴就是镇压了马斯达克运动,进而培养了忠于皇帝的新贵族。

    到霍尔米兹德四世登基的时候,就剩下皇权、贵族、宗教了。霍尔米兹德四世还有先天的不足,突厥人之子。仔细捉摸这个外号,多少有一些歧视的味道。这就使得霍尔米兹德四世在与贵族、宗教势力斗争的时候显得有点吃力。这也是为什么霍尔米兹德四世对突厥人必须更加狠的一个原因。

    要想保证皇权的完整与独立,霍尔米兹德四世必须打压大贵族、袄教祭司,但是在斗争中霍尔米兹德四世发现自己基本上没有可以借助的力量,很孤立。有的时候霍尔米兹德四世甚至感觉到突厥人与罗马拜占庭人倒像是自己的帮手。如果没有这些外敌,贵族们也许早就向自己动手了。

    对外战争转移了众人的视线,也成了各种势力角逐的战场,权力重新分配的乐园。巴赫兰?处宾对突厥战争的胜利无疑是辉煌的,是萨珊人的胜利,却不是皇权的胜利,是贵族们的喜筵,却是皇帝的灾难。随着巴赫兰?处宾在战场上的不断胜利,霍尔米兹德四世真正感觉到了如芒在背。

    被架空的感觉也是实实在在的!

    霍尔米兹德四世小同学这就开始瞪大眼睛找巴赫兰?处宾的麻烦。领导要是看你不顺眼,鸡蛋里头总是能挑出骨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说的越多,漏洞越大;干的越多,出错的概率就越大,一来二去还没等霍尔米兹德四世的小鞋做好,巴赫兰?处宾已经踩到了地雷上了。

    在与罗马拜占庭的战斗中巴赫兰?处宾吃了久违了的败仗。霍尔米兹德四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终于抓到小辫子了。小鞋没做好就不给巴赫兰?处宾穿小鞋了,随便找了一套女人的裙子就送了过去。

    先讽刺一下、羞辱一下,出口恶气,随后霍尔米兹德四世就要把巴赫兰?处宾从领导岗位拿下来,换上自己的亲信。

    巴赫兰?处宾也在等待这么一个造反的机会,一个充足的理由,把霍尔米兹德四世赶下台,换上一个听话地。

    手握重兵的将军造了反,霍尔米兹德四世这个国王还好得了吗?很快就作了俘虏,被弄瞎双眼之后,处死。令人惊奇的是处死霍尔米兹德四世的并不是巴赫兰?处宾,而是皇帝身边的贵族与宗教领袖。都造反了。

    霍尔米兹德四世的儿子胡洛司二世在政变者的拥护下成为新国王,拉开阵势抵御巴赫兰?处宾的叛乱。这可就到了公元590年了。也就是这一年巴赫兰?处宾攻占了泰西封,自己当国王了。那胡洛司二世咋办?跑呗。周围想收留胡洛司二世的人很多,突厥、罗马拜占庭都跃跃欲试。

    也许是为了避嫌,胡洛司二世选择了拜占庭。有了外援事情好办多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591年胡洛司二世就开始反攻倒算,还乡团又回来了。

    一场大战之后,巴赫兰?处宾逃往突厥,不知所踪。

    这个消息也许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巴赫兰?处宾那是突厥人的死敌,双方的血仇不是一点半点,莫何可汗处罗侯不就折在巴赫兰?处宾手上嘛?世事变化得也太快了,让人目不暇给。

    更让观众们感到诧异的是在战后的俘虏群里胡洛司二世发现了大批的突厥人。据西方的记载,巴赫兰?处宾登基之后与安国王子结了盟了。这些突厥军队可能就来自安国。

    出现这样的事,胡洛司二世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愤怒,突厥那怎么也算娘家亲戚,怎么能帮外人?真不错,真是亲戚。胡洛司二世的奶奶就是突厥人。估计胡洛司二世忘了,当年自己的老爸是怎么对待突厥人的。

    大手一挥,胡洛司二世的象军就要一哄而上,把这些突厥人踩成肉泥。也就在这生死关头,只听身边的罗马人大叫一声,“手下留情!”

    发现了什么问题?罗马人看到了奇怪的景象,有几个突厥人的额头上居然刻着十字架。原来发现了教友。

    这个发现不仅让罗马人大吃一惊,也让我们感到震惊,也就是说在公元590年的时候,基督教已经传到了西域安国,这也算是一个大发现。

    据罗马人后来了解,这些突厥人头上的十字架都是小的时候就被基督徒刻上的。当时安国这一带瘟疫流行,据说十字架可以避邪。看起来十字架也不是一点作用没有,这几位突厥人就躲过了灾难。不仅躲过了瘟疫,也躲过了胡洛司二世的象军。大千世界正是无奇不有,这也算胡洛司二世复辟的一个小插曲。

    回来是回来了,完整地萨珊却已经不存在了。就此开始了近十年的内战,胡洛司二世为一方,另一方是胡洛司二世的舅舅毕斯坦,拥立毕斯坦毫无疑问是巴赫兰?处宾的余部。

    萨珊这么乱,站在旁边的达头可汗哈喇子差点流出了。那还说啥了,该干啥干啥吧,想吃那块就割那块。突厥人的边境一直向西推进,把兴都库什山北部的吐火罗地区(巴克特利亚)收入囊中,算是大丰收。

    等到达头可汗占完该占的便宜,回头东望的时候才发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都蓝可汗竟然已经西进到了于阗,有点抑制不住的感觉。

    两强对峙,草原上的小可汗就成了关键的第三方。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武斗不如文斗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