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梦醒修真录

正文 第 230 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群人的情绪大多失意落寞,唯有玉灵子在看见刘迦出事后,心中更加坚定,一边向前走,一边咬牙切齿地暗道:“本来我把振兴本门的希望寄托在师弟身上,老道好退居二线,没想到兄弟不争气,最终还得靠老道自己来了,我得尽快找到药师佛,向他挑战,只要老道一战成名,诸佛唯我马首是瞻,那时我兄弟的在天之灵也能得到安慰了。”转眼更加想到,诸佛如果真要车轮战,我玉灵子也只有豁出去了。而且冥界此时没了教主,我这个做师兄的能袖手旁观吗?就算为了我师弟的誓愿,我也该尽全力一战……诸如此类的想法,足以支撑他的信念不仅没有消沉,反而越来越显强悍。

    且不说这群人一路向前,咱们话分两头,各表其事。

    那日刘迦被人挑起积习,心念乱动,用心不纯,无法流注成相,因此咱们外人看起来,他的身体就在瞬间毁损了。准确地说,那是他的心念现出了身体毁损的相。

    有哥们儿疑道:“你说专心流注而成相,那如果偶放松下来,或是睡着了,心念不在这身体上,那这身体岂不是没了?可现实却是,偶虽然睡了千万次大觉,这身体还在啊。”

    哎,兄弟啊,一直都专注为你这身体成相的,正是你的心啊,只不过用法并非只是偶们能感知的意识,而是用在末那识上,也就是第七识。这第七识是我执之根本,随时随地都在为“我”这个概念中的一切而专注着,从不间断,包括睡觉时,他依然勤奋地工作着。就因为有心的这个用法在,因此,明明偶们在道理上明白“我”只是一个物质不断运动变化的抽象概念,并非有一个真实而不变的主体,但在体验上,却随时随地都在强化“我”与“非我”的差异,我和不同于我的别人的差异,我和这身外物质世界的差异,等等。

    那哥们儿更加疑道:“怪了,上次你还说过一切唯心所现,唯识所变,那这末那识又从哪里来的?”兄弟啊,识这个名词,内涵很丰富的,在这个地方,代表着心的所用,用在不同的地方,偶们给他不同的名字而已。而末那识,是指心用在执着“有我”这个观念上所形成的知见支配能力,这个能力是心本来具足的,而且是你愿意这么用,它才显出这样用了以后的外相来。

    像刘迦出现的状况,修行过程中非常常见,如何应对,往往取于于修行者个人对整个修行体系的理解程度。

    比如参禅打坐吧,专注到一定程度时,色受想行识这五蕴中的受蕴被你强烈感受了,其中之一的体验,就是识中被你定义为贪爱的部分极度涌现。由于此时你感受到的,是确认贪欲知见“真实存在”的、潜藏在六根背后起支配作用的心力,不需要外境与意识分别里应外合,就能起到“贪爱”的知见作用,因此**“显得”比正常人猛增数十倍。

    这种时候,如果你深深明白内中道理,不执着在暂时的感受上,很快就会度过这一关。但如果被境界变化牵引,心有所执,就会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那样,不仅难以控制,反而会使人产生诸多妄想,总想想办法将这**宣泄出去,甚至为了达到这目的不惜编织出许多美丽的借口、甚至用有限的神通去诱引,让人与之发生性关系。

    但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往往就如《楞严经》上所说的那样:“陷于王难,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啥意思呢?就是说这人迟早会被当地的法律制裁,同时因为误导众生而承担了太深的心愿业力,催逼之下,无法自控,栽进冥界的无间地狱。而这些人是真修行者乎?当然是,可往往由于他对生命认识不深,对修行法认识也不够完整,因此才自蹈死路,误人误己。

    所以《楞严经》详述修行过程中的种种过程境界,而五十种阴魔境界更是释迦佛亲自解释其根源。之所以要为此,便是因为这些境界都因为突破了正常人的知见,世界观变了,看似有点神通了,更加容易让人陷入自以为成就的假境。

    五十种阴魔,就是五十个会让人陷入魔境的过程境界。什么拉出来的屎尿是香的啊,什么见到三千世界有一位最初的本来佛,而其他的佛都是后来成就的啊,什么见到自己原来是某某菩萨转世啊,什么一天到晚都在跳舞而且还能为人治病啊,什么告诉别人不用搞清理论也能修行啊,什么能在水中玩耍而不会溺亡、又能在火中游走而烧不死啊,什么一脚就能跨出千里之外啊,如此等等。这些都是在修行过程中会出现的种种境界,也都是执中的知见在不断转变和打破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而且大部分神通还能济世救人。可一旦有所执,最后照样得个恶果。因为凡有所执,都是诸幻生灭之根本。执于过程境界与执于凡夫境界,没有本质差别。

    说到这里,前时有哥们儿疑道:“听说《西藏生死书》的争议也挺大,你为啥要觉得不错哩?”不仅是此书争议大,只要不是佛亲口所说经典,要么是论,要么是疏,大都是有一定争议的,也都只能作为参考,帮助去理解经典。因为非佛所说,必是过程境界的局限体验,瞎子摸象,或摸到了鼻,或摸到了尾,或摸到了腿,等等。但不同的论疏观点,有着不同的契机方便,能使不同的人产生探索生命真相的向往,如此而已。由此契机而入,再深入经藏研习,必得个中精要哩。对于这样的书,你看不下去,或是由于作者的某些行为你接受不了,很简单,换一本就是。

    当时刘迦一念错乱,念念相随,就在他身形毁损一刻,忽然见到器世界所有众生、所有有情无情,都由他心中流淌出来,他暗喜道:“原来众生一体是这样的啊!”此念刚起,他立刻又警觉起来,惊道:“不对!我在书上看到过,这是识阴境第一个幻境!”

    这刘迦处理世间俗事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机巧,常显得没有他人之应变,幽默圆滑也大大不如岐伯等人。可偏偏就在修行一事上,他的反应与领悟常常超出常人许多,这大概也是他为什么比其他同修在进阶上要快得多的原因。他一念既醒,立知其疚,当下说放就放,要止就止,天下只怕再难找到第二个有此果断之人!

    他当下既定,那刚才还猛烈得如真如实得六根感受,立刻消歇下来。转眼间,前时被挑起并熏染成感受规则的知见触感,也渐渐融逝。

    稍后,他在极定中,清静下来,竟感受自己与十方世界交互在一起,似乎所有人的心念,所有人的世界,他都能真实地体会到。但这种体会看似真实,又有些恍恍惚惚的虚妄。他从前经历过自以为成就时的幻象,因此不易被这种看似高妙的境界所牵引,依然细观那所有心念的出处。每一个心念如何在起,如何形成感知,如何变现境相,如何流淌开去。

    他这种识念状态,一般修行者根本感受不到他的存在,更难以感受他的强大或是渺小,波旬虽然厉害,但也一样没有察觉到,刘迦就在原地,并未离开。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忽起一丝熟悉的触感,通感开去,竟见一道光茫连连突破无数层空间障碍,直落入冥界深处。这种事情,在修行界并不少见。有不少发愿度化苦难众生的修行者,在有一定修为后,都会去冥界相助,大概有点像咱们世间的做义工吧,自己好了,也想让大家都好。

    刘迦本不以为奇,但刚才那熟悉的感知,似乎来者是与自己大有缘份之人,而且修为并不在自己之下。但他刚才妄念险些酿成大祸,知道此时的自控能力并非如自己想像般强悍,好奇这种事,要么害死猫,要么害死自己,也就干脆不去想了。

    过得一会儿,他捉摸着临将臣等人此时也差不多该到第一殿了,便转念看向第一殿去。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第一殿中,郝然坐着一个自己,而且是前时未穿袈裟时的自己。那个刘迦西装革履,眉清目秀,在殿中盘腿而坐。秦广王正侍立在其身旁。整个大殿宽广明亮,四周有淡如溪水的流光逸彩,两人一坐一立,并没说话,显得甚是清静。

    他以为这人是波旬所变,担探查之际,却发现并非如此。而且他细探那假刘迦的深层面目,竟无法得出对方修为到底有多高,一时诧异起来,暗道:“是谁会没事变作我的模样?这人闯进冥界第一殿如果是为了行善事,又何必假扮他人形象?”

    忽听小云笑道:“咦,那个小白脸还真像你,简直一模一样嘛,而且连修为都有些像呢。”刘迦奇道:“小云,你怎么知道他的修为像我?”小云笑道:“因为我的境界低嘛,高境界的人对我来说,都差不多,看起来都像。”

    此话一出,小云宇宙内的众灵体集体笑道:“这话倒是不错,咱们看高境界的人,哪分得出他们之间的修为的具体差别?在咱们眼中,只要比咱们强的,都是高人,都差不多,除非他们之间打一架,或是比个什么,否则咱们还真没法分别哩。”

    刘迦点头道:“是这个理。这也是为什么稍有神通异能的人,就算他离大境界尚远,不管他修的是什么法,但只要他东拼西凑一些理论,就能盅惑凡夫。因为凡夫见他有超凡之能,又有一大堆看似不错的理论,在自身见识不够广的前提下,很容易被其误导。如果那些有点异能的人拼凑的理论,又是从佛经中抄录出来的,利用凡夫对佛祖形象的尊崇,这种迷惑性就更大了。因为低境界看向高境界,往往如雾里观花一般,模糊不清,看所有的花,都相似得很。”

    众灵体一齐无语,好一会儿,才有赵玄坛疑道:“小白脸,你刚才说如果有人的理论是从佛门中抄录来的,可对方既然讲的是佛经,那也就是你佛门中人,你怎么区分得出来,他说得到底是你佛门正法,还是你佛门所说的附佛外道呢?大家讲得内容都一样啊。”

    刘迦道:“看楞严经吧,种种修行次递,修行过程,过程境界,包括各种过程境界可能会导致的魔境,如何面对,等等,全在里面。特别是后面三品,讲得异常详细呢。没有这个经,我早就千百次地陷入自以为成就的境界中去了。”

    见众灵体无语,他叹道:“你们不知,那些迷在过程境界中的修行者,自以为成就的,向信众索淫的、索财的、用暂时的神通变化使人信服的,不少人最后都堕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其中根源,还是因为大部人不愿深入经典,看了几本书后略有小悟,以为世间真理已尽在我胸,得少知足而落下的祸根,误人误己。”

    他说到这里,忽见画面之中,那穿西装的刘迦似在与秦广王对话,他用心一听,却听到秦广王在问道:“菩萨,我有一些见地迷惑,想请教。”

    那假刘迦点头道:“你说说看。”

    秦广王道:“三千世界毁坏之时,诸佛法身坏吗?”他这问题是在说,所有有相的东东都没了的时候,那诸佛法身也会跟着没了吗?

    那刘迦笑道:“不会,诸佛法身不坏。”

    众灵体因为刘迦的信息传导也见到了这一幕,赵玄坛点头道:“前些日子,我看过一些经书,好像这个小白脸说得不错啊。”他见刘迦不说话,忍不住又问道:“小白脸,你说说看,三千世界毁坏之时,诸佛法身坏吗?”

    刘迦道:“三千世界坏时,法身亦坏!”

    这刘迦和那刘迦的答案正好相反,众灵体闻言大惊,连小云也惊道:“啊?怎么可能?不是常听你说,真性如如不动吗?不是说真性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吗?如果这代表真性的法身也能坏了,那大家还修个啥?”

    刘迦正在思量那人为何要假扮自己,听见小云的话,随口答道:“因为三千世界本就没有真实地生灭过,因此才说真性如如不动。如果以三千世界的生灭动相为前提,法身也是相,有相既有生灭幻影。”

    赵玄坛疑道:“如果法身要坏,那三千世界坏掉时,那诸佛又到哪里去了?他们总不会也完蛋了吧?”

    刘迦笑道:“三千世界现何种相,诸佛既在何种相中,从未离开。三千世界坏掉时,诸佛既在坏相之中。”

    众灵体与赵玄坛一样,全都听得糊涂,有人问道:“那就是说,那个假小白脸是瞎说的哦?”

    刘迦摇头道:“不,他说得没错,法身不坏!”

    众人彻底被他弄糊涂了,不少灵体狂叫道:“啊?!快要受不了啦!到底是这个小白脸颠狂了,还是咱们颠狂了啊?!”

    连赵玄坛都忍不住摇头道:“我早说了嘛,这小白脸就是有些邪门儿,同样的问题,他居然可以说两个完全相反的答案,而且还说都对,这不是邪门吗?天底下的道理,要么就是对,要么就是错,哪有对和错都能作答案的?”

    刘迦探了半天,依然无法探出那假刘迦的真实身份,大起疑惑,听到赵玄坛如此说,他应道:“赵兄,你刚才思考的方式,是先把一个事件放在那儿,然后又想站这个事件之外来看待这个事件的对错,这本身就是幻像产生的根本。由相对的角度来看待世事,产生相对的观念。就像现在吧,你楞要把三千世界与诸佛法身二者隔离开来,楞要把有相与无相两者区别开来,你要我怎么回答你?我也只有分不同角度来回答你啊,角度不同了,那答案自然也就不同了,只有针对那个相对角度的相对答案,才是正确的啊。”

    赵玄坛闻言愣住,一时不知该如何继续下去,四周众灵体讨论真假小白脸的声音正越来越激烈,对他自己而言,这些声音却仿佛越来越细不可闻了。

    第四章 迷时结性成心 悟时释心成性

    那赵玄坛沉默一会儿,见刘迦没有再给提示,又道:“你说,那法身相到底是啥样?”刘迦摇摇头,不再回答,赵玄坛疑道:“你也不知道么?”刘迦笑笑,仍不回答,赵玄坛叹道:“这小白脸开始摆谱了,越发不可爱了。”

    刘迦奇道:“咦,你怎么发现我不可爱的?”小云苦笑道:“呀,你难道还想与人辩论一下你是如何可爱的么?你怎么突然这么无耻了?”

    赵玄坛道:“当初你是有问必答,现在问你半天,你也不说一字了。”

    刘迦没理会小云的话,只是对赵玄坛点头道:“对了,我现在的形象,是由你的心去对比从前的我的形象,得出了这个结论。世间万相,都是这样有所对比而来的,如果不去对比分别,不认定相对的名相作判断,即知法身何相,也即知法身何在。”

    赵玄坛还待再问,却见刘迦已经默然。

    刘迦探不出那假刘迦所来处,但见他暂时没有动作,便安心于此,细细观研刚才那心识是如何起落的。啥叫起落来着?

    比如吧,哥们儿你双腿盘坐、大眼紧闭,这时候的“观”在何处?首先还是意识念头的来去,也就是你心中所牵绊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东,比如使你忧的、使你烦的、使你心跳加速的等等,看看这些东东如何让你本来安静的心有了心结、有了不爽、有了激动、有了压抑,看它们是如何“起作用”的,然后反着这个“起作用”的过程而行之,打开这个结、放下这个不爽、了断这个激动、冲破这个压抑,看看心从不平静到平静这个过程是如何转换的。这中间多了些啥,或是又少了些啥,多与少之间是谁在起着根本的作用。由此开始,深之又深、细之又细、微之又微,从而豁然开朗。

    而刘迦现在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心识不观则己,一观则如见洪流,浩浩荡荡、澎湃奔腾。因为他此时的观心,已深入到极其细微的地步,深入到常人不可想象的深处。就如像用电脑吧,偶们钻研的是不同的软件如何使用,而他钻研的则是整个系统内部的电子流是如何关联运动的。

    越是深入,那点点的变化越显得惊天动地似的巨烈。相反,普通人的观心,往往就是几个念头而已,稍不仔细,就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像刘迦这样,观者一不小心,落在某处,必又是执相顿生,危害无穷。但他深知“迷时结性成心,悟时释心成性”的根本原理,因此整个过程中,凡所见种种境界,必视为“心”在“心的种种作用”下的伪装假相,不易随便上当,不会把“心的作用”误认为“心的本体”,也不会把“心的本体”和“心的作用”截然分离,使之二元对立起来。

    这个“迷时结性成心,悟时释心成性”的比喻,其实是很形象的。这句话中的“心”字,是指那心的所用,用在何处,怎么用,变成了什么。性呢,是指没有乱变现而保持自在的东东。结性成心是啥?性本自由,无所滞碍,但由“心起作用后”变现出来的知见结成各种复杂的心网后,看似像真得一样,把咱们固定成某种似乎无法摆脱的形象和人生命运。而释心成性呢,则是由心主动将这些心网放下打开,不再自造知见地困住自己,自然解脱,见真性本来自在之意。此时,心性就是一个东东,心在起作用,而心体性空,无相可得。

    就像没结婚的哥们儿,婚姻对你来说,尚未定形成相,你是自由的,选择面极广,可以结婚,也可以不结婚,既可和张妹妹结,也可和李妹妹结。这个时候呢,你处在性本自由的位置上。但一旦结婚证塞到你手上,婚姻这个知见已经有了具体的内容了,相当于定形成相了,原来的自由“嗖”地一下不见了,变成了有种种婚因特征的既成事实了。这个过程,相当于“结性成心”,弃“无为”而入“有为”,这个地方的“心”,就是“心用在某处”了的意思。后来你通过观照大街小巷,从万花迷眼的众多妹妹中,终于醒悟了,你毅然打破这个定相,废掉这一纸约束所带来的知见,重回“未婚”知见的自由态……哎,当初的“心用在某处”被放下了,自然而然就是“释心成性”了。

    刘迦观得一会儿,渐渐发现所观之处,无不是光明透生,越来越明亮,越来越舒适。那万相先是褪出具体的物理形象,显出光茫,紧跟着只见识念在动,稍后识念又化作更深一层的光茫,倾涌而现。这个过程,先是破除具体物相的外形和名相背后的观念差别,再见这些知见相互缠绕,又见这些知见如何起作用,终见这些知见所来源由。

    佛门中有一句话叫“光吞万象”,有修为的人,能见万事万相的具体形相深处,是无比明亮的光茫,这光茫经过偶们自身的知见伪装,就变成了什么电子、原子、分子,然后看起来像一个有形有相的物质或是人了。自性光茫不再伪装时,自然发出,三千世界,虚空破碎、万相吞没,所有的一切,竟只是大梦一场。刘迦此时所见,离如来的智慧之光尚远,但依然感到不可思议,那普通凡夫又如何能想像如来大光明藏的殊胜绝伦呢?

    刘迦心中微感有些贪恋那光茫的识念动摇,并不以为意,知道只要不把这些境相当作是圣人境界,也就不容易陷入其中。偶尔那看似平静的光茫,能微微见到其中的蕴变,那蕴变没有间隙和层次地交替着种种色彩。

    刘迦此时只需要微一动念,稍有分别之意,任何一种彩光立刻就会依其分别而成相,或突然变成一个宇宙,或突然现出诸佛满天的胜境,或突然颠覆时空序列,或生出万样众生。但他默然守着那一分清明,随其诱惑,湛然不动。

    随着这样的任心从变,渐入动静不分、物我一元的境地。

    他能感受到此境地有一种欢喜,不来源于某事某物,不依靠什么来刺激,也不需要相对的印证,只是纯粹地源于本来的无所拘执的喜悦。似乎一切本来就不存在,一切的存在也非常自然而然。这种看似矛盾的认知,在普通人习惯的思维逻辑下,是无法理解的。然而,也正是偶们普通人的思维习惯,总是以二元相对来而认知世界,因此与刘迦所认识的世界,有着极大的区别。

    偶们认知这个世界时,首先是偶自己,然后是偶自己以外的“非偶”部分,这就是相对了,这就是所谓二元化的角度了。不管认识哪一个层面的事物,都有参照对象,都有参照体系。比如事物的长宽高这样的特性,比如过去、现在、未来这样的时间序列,如此等等,失去参照体系中的数据定义、结构定义,偶们很难去认识一个事物,更难去描述一个事物。可偏偏当偶们用这样的方式去认识事物的时候,也被这样的认识方式所带来的结果给限制了,失去了无分别时整体观,失去了万物在深层次下的关联性。

    而刘迦此时不同,他不仅放下了对某个事物具体的认知观念,比如宇宙,比如人,比如生命,这些观念背后的知见支配,他统统都要放下,同时还要放下所谓整体、所谓系统、所谓关联的一切。把所有知见打破不说,还得让这个没有知见的状态,也空掉。

    这是什么状态哩?是心的无所住留的状态。能关注所有境,能不停留在任何一个境中,每个境界的细节却都了了然然,每个境界都是他,也都不是他。从前他入此境界时,会感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交融互纳,就好像自己轻轻动一下,整个世界都会大动似的。而现在,他又脱下了一个包袱,又扔开了一个自我约束,心外面没有世界,心里面也没有世界,连心似乎都只是虚无的存在,存在于心的种种幻相中。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于此境界中渐渐退了出来,毕竟从前的经验告诉他,任何境界,稍有驻留,都是直接摧毁修为、直接陷入另一个轮回的邪见邪行。

    刘迦再次观照第一殿,见那假刘迦并无异动,只是坐在那明亮宁静的大殿中,此时秦广王已不知去向,那假刘迦坐在那里面略显孤寂。

    忽然远处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道:“这冥界第一殿看起来很清雅嘛,倒像是一个修道的地方,哪像是轮回道上的关卡?没想到小白脸从前的窝竟是如此胜境。”刘迦心中一凛,暗道:“这是岐伯的声音,他们已经到了第一殿了。”

    紧接着听到临将臣的声音道:“小白脸的老巢不在此地,应该还在后面。”小妲旯道:“是啊,电子游戏里面,老王都在最后面。”聆听在笑道:“别瞎猜啦,整个冥界都是我老哥的办公室,他上班没有固定的地方的。”

    李照夕附和道:“不错,地藏菩萨虽然是冥界教主,但他是义工的性质,上班不需要打卡,更不需要办公室了。”众人听了哈哈大笑,均道地藏菩萨也只能做义工,否则做职业打工仔,谁有本事雇得起他?

    刘迦听得暗笑,忽听小云乐道:“他们这群人怪得很,明明以为你没戏了,此时照样谈笑风生,也算拿得起放得下。”刘迦“嗯”了一声,道:“他们都是人生阅历极丰富之辈,见惯了世事无常地变迁,就算遇到郁闷的事,自我调节心态的速度也是很快的。更何况,他们心中多少还抱着一丝希望,认为我并没有离开,多半只是暂时出了点问题。”

    小云道:“他们想得也没错啊。”刘迦道:“是没错,只是这样的话,他们便常常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而忘了修行是自己的事,别人代替不了的。”说到此处,他想了一下,又道:“那个假刘迦似乎无害,我暂时不想揭穿他。但他身处冥界重地,本事又大,倘若干扰冥界自然法则,这影响可不小。”

    小云笑道:“那你就在这儿看着他们玩儿?”刘迦道:“不,我换个样子去跟着他们。那人的本事只怕有些大,玛尔斯他们如果识破了他,可能凶多吉少。”

    说着他动念之间,以空出假,相随心变,真真实实地变现出一个长发披肩、面目白晰娇艳、身材修长的女子,且照样是当年的西装衬衫,不配领带。

    各位,他的变化,和李照夕等人变化,有本质的不同。李照夕当年变大熊猫,其他人当年变化来引导苏东坡想起前生事,这些人的变是在法术上的假变,有真身和假体之别,对方修为稍比自己高一些,立刻识破。刘迦的变,已经不能叫变了,而是成相,因为已没有具体的真身和假身的区别,纯粹是空有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