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2-0607:11:53

    张腋断臂之奔袭敌寨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汉武帝决定对匈奴发动新的攻势,以期解决匈奴对朔方城的袭扰。汉军兵分两路,分别从高阙和右北平出塞,兵马共计十余万。

    汉军与匈奴战斗最大的问题不是汉军的战斗力不行,而是如何找到匈奴,进而与之决战。茫茫草原对大多数汉军将领那是相当的陌生,进去之后路也找不到,水也找不到,更别说匈奴主力了。即使找到了也很难形成决战的事态,匈奴是合则战,不和则散。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所以经常看到的情形时是数万匈奴大军围攻数千汉军,而不是相反。

    所以卫青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匈奴的主力,找到之后如何不让敌人溜之大吉。

    草原民族虽然是逐水草而居,也不是一点规律都没有。春季在那里放牧,夏季在那里,冬季在那里,都有一定的规矩。不是象没头的苍蝇似的四处乱闯。根据地域的不同有的实行三季营,有的实行四季营。所谓四季营就是春、夏、秋、冬四季,要进行四次大的迁移。一旦这个游牧路线确定以后,每年所走的路线轻易不会改变。为什么?匈奴取暖全靠牧养的各种动物的粪便,比如牛粪、羊粪什么的,走全新的路就没有办法解决取暖问题。所以正常情况下,小的调整可以,大的调整是不可能的。

    了解了匈奴的生活习性,再找匈奴就比较容易了。瞎猫是碰不上死耗子的。卫青出兵的时候,对面的右贤王部正处在冬季营,到向阳背风,牧草保存较好的草场肯定能找到他们。这样的地方打开地图屈指可数。可以预料的是卫青在出兵之前就得到了准确的情报。

    至于找到敌人之后如何形成决战事态,最直接、最有效、最简单、最靠谱的办法就是把敌人堵在被窝里。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怎么样才能出其不意?那就是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的。那么,越离奇的、越不可思议的、越超越思维死角的想法,越有价值。不仅要超越敌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超越自己的思维。这就是所谓的谋略。

    在农历朔月即将来临的时候,李息、张次公部从右北平出塞,向匈奴左贤王部攻击前进,这是此次行动的战略疑兵。为什么这个时候出兵哪?农历每个月的月底晚上都没有月亮,正是风高好放火,暗夜好杀人的时候。

    同日,驻扎在朔方城的汉军主力从高阙次第出塞。主力是卫青亲率的三万精骑,高弩将军李沮,骑将军公孙贺和轻车将军李蔡等也各引所部随后跟进。卫青的主要打击对象就是游牧在匈奴右地的匈奴右贤王。右贤王是匈奴在西部的最高军政长官,他的大营距离高阙有六七百里。在当时这是一个安全的距离,此前汉军从没有出塞这么远的纪录。

    大军出塞后缓缓而行,数日后到达距离右贤王大营不足二百里的地方。按照汉军以前的记录该回军了。汉军自从实行攻势战略以来,与匈奴是骑兵对骑兵,没有步兵自然不能携带大量军资。再往前走不仅要挑战汉军的心里,更要挑战汉军的后勤补给了。弄不好回来的时候要饿肚子了,这也是右贤王所了解的汉军。可是这次卫青没有回军,全军突然发力,开足马力直扑右贤王的大营。

    这是一个朔月之夜,草原上一片寂静,也一片漆黑。后半夜大部队终于赶到了目的地。借着依稀的星光,卫青注视着安静的右贤王大营,压抑着心头的喜悦,能找到在被窝里的敌人是多不容易呀。随着鞭梢一指,各一万精骑向大营左右包抄而去。

    这时候右贤王在干什么哪?睡觉!这么晚了又没有夜生活,不睡觉能干什么。酒喝了,舞跳了,女人抱了,现在的右贤王正乎嘎乎嘎地沉浸在梦乡里。太大意了,经验主义害了右贤王,以至于连游动哨都没有派出去。突然,寂静的草原之夜响起了喊杀之声。睡梦中的匈奴人接到的是汉军扔进来的炽热的火把,懵懵懂懂跑出帐篷等待他们的是冰冷的马刀。

    右贤王还是有很强的战术素养的。深夜遇袭,仓促之间也没忘了兵法:走为上。数百卫士保着迷迷糊糊的右贤王向草原深处仓惶而去。这一战俘虏右贤王所部裨王十余人,人众一万五千余人,牲畜上千万。此战右贤王部遭到重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