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2-2220:02:53

    轮台罪己之牛刀小试

    贰师将军回师没几年,解忧公主就遇到了第一个考验:军须弥病重不治。

    对于和亲公主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哪?是生存!

    和亲无非就是用结亲的手段,巩固双方的友谊、或者联盟,而好的婚姻质量必然会带来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乌孙这样复杂情况下,尤其显得重要。乌孙是同时与汉、匈两家结亲,两个公主不可避免的就有个大小之分,争风吃醋在所难免;而乌孙的贵族也很自然的分出亲汉派、亲匈派,你争我夺。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如果哪个公主得到君主的宠爱,无疑在竞争中就会占据有利的位置,不仅对自己,也是对自己的国家。而解忧公主却有着先天的弱势。

    凡事总有个先来后到,匈奴公主是同细君公主同时嫁给军须弥的。显然,军须弥更加青睐匈奴的公主,也许草原姐妹更加适合他的胃口,也许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否则,解忧嫁到乌孙几年就不会一无所出。

    匈奴公主有个儿子,叫泥靡,虽然年龄很小。而解忧公主什么也没有,除了智慧。

    对于草原民族,前王的妻妾只有两个出路:年轻的妻妾将嫁给新王,老年的妻妾则由她的儿子负责养老。如果由泥靡接任国君,解忧公主将不知何去何从。在这场乌孙争夺战中,匈奴将彻底占上风,汉朝也无法进行新的和亲。泥靡还是个孩子,再结亲就成童养媳了。

    而此时的乌孙名义上是国家一统,实际上军须弥的叔叔大禄在争位失败后一直是自成体系。现在,军须弥在弥留之际,一子年幼,面临两难的选择:传位给自己的儿子,难以服众,弄不好还会葬送了孩子的生命;传位给叔叔或者叔叔的儿子,实在心有不甘,也无法保证泥靡的未来。

    我们已无法还原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解忧公主是如何说服军须弥的。可以想象的是解忧公主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今日的解忧已经不是当年的幼稚少女,几年的宫廷斗争已经成熟起来,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为自己,也为大汉。

    大禄的儿子翁归靡接任国君,解忧公主与匈奴公主同时成为翁归靡的夫人。而且约定等泥靡长大以后,就把君位归还给他。显然这是一个很中国的解决办法。

    无疑是最佳结果,对所有人都有了交代。对乌孙,国家统一了;对泥靡,未来有了交代(虽然可能是画饼);对匈奴公主,又有机会可以展开新的对抗了。对解忧,则是大不相同,不仅解决了生存的问题,而且迎来了新的爱情。

    解忧公主与翁归靡一定是十分恩爱,他们一共育有三男二女,可以说是同享天伦之乐。

    世界上什么最宝贵?当然是人。解忧公主这半个班的阵容,二十年以后就可以左右乌孙的政局。

    长子名叫元贵靡,曾被翁归靡立为王储,乌孙国分裂后为大昆弥(大乌孙国的乌孙王)。

    次子名叫万年,成为莎车国王。

    长女名叫弟史,嫁给了龟兹国王。

    三子名叫大乐,是乌孙国的大将。

    小女儿名叫素光,嫁给了乌孙翮侯。

    解忧公主在乌孙的生活可谓有声有色,可要想达到和亲的目的,还必须有娘家强有力的支持。而汉朝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却不总是阳光灿烂。

    2010-02-2220:04:25

    轮台罪己之悲剧李陵(一)李陵出世

    天才不常有,象卫青、霍去病那样的更少见。现在,汉武帝手里只有一个李广利信得着,可是李广利并不是总能带来好消息。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夏,在初步安定西域之后,李广利受命从酒泉出击匈奴右贤王部。为保证贰师将军的后勤供给,汉武帝诏来了在酒泉、张掖练兵的李陵。

    李陵是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精通骑**,爱护士兵,很有李广遗风。对于给贰师将军作后勤,李陵是相当不感冒。李陵所部都是荆楚的勇士,上山伏虎、下水擒龙,是汉军中精锐的精锐,羞于给贰师将军作后援,要独当一面,出兵兰干山南以减轻贰师将军的压力。

    李陵之所以敢这么说是有底气的。数年前,李陵就曾经带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千余里,潇洒走一回,而且毫发无伤。

    当然,这也与汉军的奖惩制度有关,汉军讲的是首虏率,也就是杀敌多少,俘虏多少。主力部队就有战功,就有机会封侯,后勤则是挨累不讨好的活。

    从李陵自身来说,他有很强的使命感,那就是重振家风。李广死于漠北大战。由于在沙漠里迷路,没有按时赶到战场,李广为此自杀了。而叔叔李敢认为这一切都是卫青搞的鬼,为了报仇击伤卫青。卫青没说什么,结果被霍去病寻隙**杀。死的都是窝窝囊囊。李陵很想一战雪耻。

    更深层次李陵与李广利属于不同的阵营,李广利保的是他的外甥昌邑哀王;李陵叔叔李敢的女儿则是卫太子的宠姬,所以李陵是属于卫太子阵营的。自卫青、霍去病相继去世以后,卫皇后和太子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如果李陵能够一战成名,对卫太子阵营也是十分有利。当然这个所谓的阵营并不是谁明确划分的,也不可能有严密的组织,或者在组织上根本就不存在。但是你的出身、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你的归属,公道自在心中。

    可是这个时候提出独立出征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骑兵都被李广利带走了,以步兵出塞无异于以卵击石;而且,人人都想独当一面,都不愿意作后援,对大局也不利。可是汉武帝就喜欢这个,居然一口应允,而且派强弩督尉路博德接应李陵。

    汉武帝之所以同意李陵以步兵出战,除了李陵壮志可嘉之外,也许还想做一次尝试。现在,汉朝军马缺乏,组织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有难度,如果步兵也能击败匈奴的话,就会从根本上改变战局。

    也许,汉武帝真的老了,也许是高兴得昏了头了。同是督尉,路博德怎么会愿意给李陵作后援哪?果然,路博德回奏秋天匈奴马肥,且等来春与李陵一同出战。对于这种回复汉武帝十分震怒,怀疑李陵害怕了、后悔了,责令李陵九月出兵。而此时,贰师将军已经败了。如果说同时出兵,还有分兵的作用,现在就只剩下勇气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