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16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7-1818:14:07

    斗气

    这是多年来匈奴接待的第一批汉朝使节。自从建武二十八年北匈奴求亲失败之后,汉朝再也没有派遣送客使。基本上等同于断绝了外交往来。这次可以说真是北单于的胜利。外交无小事,一个小纠纷就可能导致大的对抗,而往往纠缠不休的就是一个字:礼。

    从这一点上来说,汉明帝真选对了人。郑众是标准的儒生,当然也并不是只有儒生才懂礼。郑众这个儒生还是很有些与众不同。

    当年还是建武年间的时候,有人给郑众找了一份工作。也就是一份零工,给人解释解释儒家经典。雇主的名头却很大,是当时的皇太子和山阳王。工作肯定很清闲,也可以出入宫廷,这就是人生的机会。给皇帝办事是修上半生,给皇太子办事就是修下半辈子。这是好多人求之不得的机会,不给钱也抢着做,拽着龙尾巴将来那得飞多高?

    郑众的回答很简单:不行,理由很正大,看似很迂腐,这不合礼法,国家有规定,皇太子也好、藩王也好是不准结交私人的。不合礼法的事谁说都不行,上面的意思也白扯。当时皇太子和山阳王就觉得这郑众很怪,多大个事呀?至于这么叫真嘛?

    还真至于。守法、守礼,更多的时候不是做给别人看得,斗的是自己的心魔;要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有没有人看着一个样,能做到这一点的就不是凡人了。洁身自好不是苦行增的迂腐,而是充满了智慧的光辉。不久介绍人出事了,很多宾客都因此受了牵连,郑众的洁身事外就成了自我救赎。

    现在出使匈奴了,守礼、守法,就不够了,还得讲点义气、来点豪气,讲点斗争艺术。这么多年的汉匈文化交流,北单于也学了不少外交礼仪,也讲礼,要求郑众按照汉朝的规矩行跪拜礼。见到王爷行跪拜礼倒是没有错,不过郑众可是天使,带翅膀的,就凭这一点也可以要求单于行跪拜礼。

    这就纯粹是斗气,一见面就来了个下马威。双方以前都接触过,肯定有约定成俗的默契。现在来了新要求,双方差距还这么大,一言不合就说茬了。单于干脆就把郑众关了起来,如果不是贝加尔湖太远的话就直接送去放羊了。也许单于考虑到这是老招子没什么新意,随便掐了个水火诀给郑众断了水火。

    单于这会学机灵了,找了个临时监狱,教你十三不靠,无力可借。断了水火,吃没吃、喝没喝,谁也坚持不了几天。关进去不久,单于就得到了郑众在监狱里的表现报告。郑众是拔刀盟誓,以示坚强不屈。咋这么寸哪,偷看的和表演的简直配合得天衣无缝。

    不屈倒是真不屈,一息尚存就战斗不息。不过郑众也不傻,还没到自残的时候。看到有人偷看安能不表演一下,以显示自己不屈的战斗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有一线生机。把信息传递过去就行了,也算险中求胜。北单于也没想怎么样郑众,就是吓唬吓唬。好不容易得到这么一个外交突破,再把使节弄死了岂不是前功尽弃。

    看到这种情况,单于赶快给郑众收拾行李,回家吧。省得节外生枝。

    双方的外交渠道就这么建立起来了。北单于是外交手段、武力胁迫两不耽误,忙得不亦乐乎。汉朝一时似乎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这就引起了内部主战派的不满,当永平九年再次奉命出使匈奴的时候,郑众这个小小的使节就来了个总爆发。

    数次上书反对自己的使命,向汉明帝解释与匈奴保持这种尴尬外交关系的害处。不仅有害处,简直是一无是处。就是已经上路了,还在路上喋喋不休。这就使明帝产生了误会。

    这些道理明帝都懂,时机不成熟,既不能开战,就只能糊弄着走。虽然是臭棋也得继续下不是,也不能弃权。郑众这么唠唠叨叨,不通情理,与平时睿智的作风大不相同就使明帝想歪了。以为郑众贪生怕死,吃不了苦、遭不了罪,一道诏书收回前命,将郑众送到监狱反省。

    此时明帝确实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去做,这种臭棋要一直下到永平十五年的某一天。在此之前我们看看明帝都做了哪些大事。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王景治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