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0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8-2017:40:59

    外甥终于行动了(一)

    不管心里愿意与否,和帝是批准了窦宪的计划,一切都按既定方针办,窦宪是心满意足。皇帝的车驾返回洛阳之后,接收北匈奴的工作也逐步落实。一切都按照南单于的规格,授予北单于印,派出护北单于中郎将。忙忙活活的几个月就过去了,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六月二十二日,窦宪率领大军回到洛阳。再也不用出差了,周围的敌人都搞定了,窦宪真有点功成名就的感觉。

    入城仪式也是风风光光,外交部长亲自前来迎接,礼数是相当周到。天晚了,明天再到金銮殿朝拜天子,这事不着急,大将军鞍马劳顿也得休息一下。人逢喜事精神爽,好消息一个接一个。成天与自己捣乱的司徒袁安已经不在了,没人整他,就是窦宪也不敢整。袁老先生是到寿了,接替他的是丁鸿。谁接替都不重要,都得听大将军的。

    家宴、歌舞、奉承、睡觉,一宿无话。第二天黎明,窦宪还在朦朦胧胧的睡梦中,只听管家在外面没好声地的大喊“大将军,不好了,不好了”。

    窦宪一虎身就坐了起来,心里这个气呀,你才不好了那,大将军好好的。“喊啥,掉了魂了?”

    “大将军,我们家被人围了。”闻听此言,窦宪是惊出一身冷汗。

    很快皇帝的钦差就来了,收缴大将军印信,改封窦宪为冠军侯,即刻遣送回郡国,不得停留。一同被处置的还有窦宪的几个兄弟。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窦宪是百思不得其解。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和帝夺宫。简单地说就是和帝发现有人要弑君,十四岁的和帝在与朝臣无法联系的情况下,与自己身边的太监郑众商议之后果断出手,一举擒获窦宪叛乱集团。听起来像神话一样,比十六岁擒鳌拜的康熙皇帝还神。康熙还需要一帮武士,汉和帝只要一个太监就够了。

    读史到此我们不禁感叹又一个伟大的帝王诞生了。但是和帝在随后十几年的表现与这一次夺宫的光辉形象不大相符,夺宫表现出的英武昙花一现,以至于有人认为和帝是东汉朝接下来四大昏君的第一位。

    整个夺宫的过程也是神乎其技,史书的记载也是简简单单,稀里糊涂,不仅窦宪不明白,我们看书的也是不明所以,似乎是迷雾重重。

    首先这个起因就很蹊跷。据书上说事情的起因是由于窦宪的党羽邓叠、邓磊兄弟,以及窦宪的女婿郭举、郭璜父子结成了小帮派。这几个人都是窦宪的死党,邓叠当时被封为穰侯,邓叠的弟弟邓磊担任步兵校尉,窦宪的女婿郭举担任**声校尉、郭举的父亲当时是长乐少府(窦太后宫中管事的)。邓叠的母亲元以及郭举都能够随意出入宫廷,与窦太后的关系是非常好,郭举还深受太后宠幸。所以这些人在一块就想谋害皇帝。

    听起来有点前言不搭后语,没啥因果关系。受太后宠爱就得谋害皇帝,即使是郭举与太后有啥不尴不尬的情况,第一个想害的也应该是窦宪而不是皇帝。这个起因很可能就是样子货,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对于这一段时间内窦宪行踪的记载也比较混乱,先是说四月窦宪就回到了洛阳;又说和帝定下计谋之后(这就是六月以后了),由于窦宪在外未敢轻动,等到窦宪与邓叠都回来之后才一网打尽。总之记得尽可能的糊涂。或许是窦宪四月回来之后又出去了,这就有了两个多月的空白期。

    在书上找不到任何窦宪要当皇帝的线索,窦家也没有造反的必要条件,况且窦太后对和帝有养育之恩。如果说窦宪有什么可疑的举动的话,除了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之外,就是这一段的行踪不明了。大将军手握军权行踪不明确实听起来挺瘆人的。那么和帝有没有消灭窦家的理由哪?当然有,而且很充分,皇权。

    下面我们来看看十四岁的和帝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哪些条件。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外甥终于行动了(二)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