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0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08-2617:38:41

    溃疡

    不刚不柔为和,刘肇还是当得起这个和字的。说和帝迎来了自己的好日子确实不假,真正的亲政了,大权在握怎能不爽?

    初看起来国家也处在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说一声天下归心有些过,喊一声四夷安定还是有底气的。西域在班超的领导下胜利在望;对汉朝危害最大的北匈奴已经被彻底收拾了;鲜卑人虽然捡了个大便宜,暂时还不会有什么作为。

    仔细一瞧还是隐隐的有些不和谐,一个就是南匈奴,一下子吃下了二十万北匈奴民众,肠胃能受得了吗?不得不让人揪心;再一个就是西羌,这些年来降降叛叛,好容易选了个好干部邓训,维持了四、五年的平静。永元四年(公元92年)邓训去世了,西羌还能维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吗?我们不得而知。

    西羌就像汉朝的胃溃疡一样,没啥大碍,也就是时常隐隐的疼、消化不太好,但是这个病的发展趋势也是很吓人,胃穿孔、胃出血,甚至胃癌,也能要人命。西羌的动乱直接就威胁了河西路的安全,对汉朝前出西域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更使人料不到就是这个小小的西羌最终会拖垮堂堂的大汉朝。后面的事情还很多,我们还得花点时间把前面发生的事情补一补。

    西羌的事情比较难办不在于羌人有多狠、有多强大,羌人的生活还是比较穷,武艺也远没有汉军高超;相比匈奴,西羌还是比较落后,最明显的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这么多年了各个部落还是各行其是;这虽然给了汉朝各个击破的机会,也使汉朝难以毕其功于一役,没有牛鼻子可抓。羌人的暴乱之所以没完没了,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走的,还是汉朝处置不当。

    建初二年(公元77年)的时候迷吾借助抢妻案再次发动暴乱以后,十几年间汉朝先后派驻了四位护羌校尉,吴裳、傅育、张纡、邓训,经历了四个阶段,四种模式。

    先说吴裳,吴裳的模式就是一个挨打的模式。迷吾借助抢妻案造反实在没有啥远大理想,也就是想到塞外过自由自在的日子,不同的人生选择而已。塞内不是旅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当时的情景下必然要遭到镇压。

    吴裳把自己的驻节地放在了金城(今兰州)西北的安邑,把办公地点安排在事发现场也是比较有进取心的做法,可是没成想一眼没照顾到迷吾叛乱了。

    迷吾也是憋了很多年了,趁着这个机会举事是正当其时。迷吾兄弟入塞居住之后估计被安排在金城(兰州)附近的某个地方。举事之后,迷吾的最佳选择就是回归大榆谷的富饶之地,那就要经允吾西行。允吾位于金城与安邑之间,允吾境内有一个荔谷,迷吾就在荔谷设下了伏兵,等待追踪而来的金城太守郝崇。

    有一个不明白的就是在郝崇追击迷吾的时候吴裳在干什么。完全可以搞一个东西对进之类的东西。此时跟随迷吾叛乱的也没有多少人,如果运筹得当的话完全可以在某个地方逼住迷吾。比如前面吴裳设伏,后面郝崇远远瞄着,慢慢的把狼赶到陷阱里去。这样郝崇就不用急吼吼的穷追不舍了。不过我们这是事后诸葛亮,迷吾在荔谷先解决了郝崇,郝崇的两千多人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吴裳是一直没现身。

    成王败寇,这一小小伏击战的结果就是烽火燎原。原先处于观望状态的、敢怒不敢言的,借着这个胜利都脱下了马甲,戴上了红领巾。吴裳的两只手就忙乎不过来了,况且还不知道咋忙活。法不责众,能反的都反了,先砍谁后砍谁说道大了。

    很快汉廷就换上了第二位护羌校尉:武威太守傅育。傅育比吴裳狠,直接把驻地迁移到了临羌。临羌在现在西宁市西部湟中县附近,临羌、临羌,就是挨着羌人,离前线更近了。这也是一个不怕死的主。仅仅不怕死也不能解决问题,还得有办法。现在已经是星火燎原之势了,那就是不使雷霆手段不显菩萨心肠。先得恢复秩序,然后才有安抚之类的东西。出手的还是中央军,以马援的儿子车骑将军马防为主、长水校尉耿恭为辅,率领北军精锐以及从各郡抽调上来的**击业务骨干,共计三万人前来剿匪。

    此时迷吾的队伍也是鸟枪换炮了,革命队伍越滚越大,已经有了五万余人。不再小打小闹了,开始了大规模的攻城战、运动战。马防来到前线的时候,羌人封养部正在围攻南部都尉府所在地临洮。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中央军的远征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