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24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0-1719:00:38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前文书我们曾经说道,大月氏的势力通过疏勒进入西域以后,疏勒兴盛起来。在西域形成了疏勒、于阗、龟兹三足鼎立的局面。班勇出塞以后,这些国家虽然向汉朝纳质称臣,私底下却不很安分。在汉朝、甚至是大月氏的势力不足以全面管理西域的情况下,各个主要国家开始争夺势力范围是不可避免的。

    于阗在与疏勒争夺莎车失败之后,注意力开始转向东方,临近的拘弥就成为于阗的首选。拘弥这个国家不大,但是在西域历史上的戏还真不少。前朝有校尉赖丹的故事,当年莎车王贤称霸的时候第一个动的也是拘弥。

    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汉朝刚刚打败焉耆也就一年多,于阗王放前对拘弥下了手。杀了拘弥王,任命自己的儿子为新一代的拘弥王,也就是将拘弥划入麾下。这事做了也就做了,民不举官不究。偏偏做了之后,于阗王还要给汉朝进贡,这时也就不可避免地摆在了台面上。

    于阗王这个进贡使者可是真正的使者,不是商人伪装的。于阗王放前就是想看看汉朝的态度,或者根本就没把吞并拘弥当作一回事。多大个事,皇帝陛下日理万机还能想到我这偏远山区这点事?

    在于阗使者入宫朝见的同时,敦煌太守徐由的奏折也被送到了顺帝的御案之上。徐由的建议很简单,出兵讨伐。不打不足以平民愤,不打不足以树威信。当年班超、班勇所倡导的恩信就无处存身。

    徐由这个想法还是不错。作为西域的实际统治者,东汉王朝有责任保证区域内的和平,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也是历来的规矩。于阗公然犯规的挑衅行为如果不遭到惩罚,这个口子一开,会像大堤决口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可是徐由忽略了一点,朝廷现在是没有这个远征的实力。就连班勇的成功靠的也是政治运作,而不是实打实的刀枪剑戟。

    而汉朝对当前西部形势的判断也不支持汉朝对西域动兵。如果没有北匈奴的参与,西域国家是不可能对汉朝有什么不良影响的,更不可能骚扰两关。北匈奴虽然衰落不少还是汉朝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因此对于在伊吾附近,乃至于在车师后国附近的匈奴势力,汉朝必欲除之后快。

    汉朝管理西域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平安,是要清除各种势力对河西的威胁。西域国家的内部矛盾并不是朝廷重点考虑的。有点短视,但是这也是基于实力的一种考虑。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不能面面俱到。

    所以在接下来的永建六年(公元130年)汉朝恢复了在伊吾的屯田,这就与柳中的屯田区遥相呼应,几乎连成了一片。而对于于阗与拘弥的矛盾,史书上就留下了这么几个字:“帝赦于窴罪,令归拘弥国;放前不肯。”

    说白了就是赦你无罪,既往不咎,赶紧把偷的东西还回去,这顿打给你记下了。下不为例。也就是吓唬吓唬人。于阗王放前的反应就是,这顿打还是别记下了,要打现在就打,不打偷的东西我是肯定不还。

    这也是没办法,朝廷就这么大本事了。这种结果朝廷不满意,拘弥国更是感到很无奈、很无助。徐由先生是很生气,气极了脑袋反而清醒了。

    活人还能让尿憋死,要想做什么事情,办法总是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班勇五百人不也做了那么大的事吗?关键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既然不能斗力那就斗智。

    徐由闭着眼睛想了半天,终于想起了一个人,疏勒国王臣磐。疏勒的实力是要强于于阗的,两家在西域南路争霸,疏勒是略占上风。疏勒与班超、班勇的关系都不错,不仅参加了对车师后王国的战斗,永建二年还真诚地向皇帝陛下进贡,并被封为汉大都督,也不知道这个都督有多大。言而总之,疏勒国王臣磐与朝廷的关系还是很好的。

    想到这里,徐由是刷刷点点给疏勒国王臣磐写了一封密令,命令疏勒国王臣磐攻打于阗,解救拘弥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也不确定徐由的这封信是命令还是其它的什么。我们很怀疑作为敦煌太守的徐由是否有权力指挥汉大都督疏勒王臣磐。当然我们注意到这个历史阶段的西域长史缺载,或者根本没有任命,或者由其他人兼任。如果徐由兼任西域长史,那就是命令,否则就是运作。

    不管怎么说,阳嘉元年(公元132年)疏勒王的大军是浩浩荡荡杀向于阗,吊民伐罪,师出有名。徐由是巧施妙计惩于阗,疏勒王是真刀真枪安拘弥。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做人要厚道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