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36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3-0208:13:48

    甘当小兵的统帅(下)

    小和尚自然是没这个本事,也就没法再抱怨了,该干啥干啥吧。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加传奇。

    姚兴宫里的妃子对于姚兴沉迷于佛教很不满。就设计陷害鸠摩罗什的弟子,把自己的绣花鞋藏在了这位倒霉弟子的蒲团之下,然后找姚兴告状。诬陷这位倒霉的小和尚调戏自己。一验之下自然是赃证俱获。鸠摩罗什老和尚也被牵连进去,受了斩刑,死于非命。

    这两段事故有点香艳了,有点八卦了。不过涉及到鸠摩罗什老和尚一生的名节,也是不得不说。色戒,毕竟是佛家的大戒。

    说鸠摩罗什有十个夫人不大可信。就是**僧的话也得偷偷地来,公开地招摇过市可能性不大。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的、直截了当地向姚兴要老婆,更是匪夷所思。此时鸠摩罗什应该是六十多了,哪还有那么大的性趣。很难想象一个全身心地投入到佛学翻译事业当中的老和尚突然产生了性趣。退一万步说就是有了也得偷偷摸摸的,毕竟是见不得人的事。

    如果说鸠摩罗什真的再次破戒了,很可能的就是再次被逼。下这个毒手的毫无疑问就是姚兴。作案动机就是人才的争夺。

    让老和尚破戒,间接地告诉小和尚们,戒就是用来破的,俗就是用来还的,信仰也就是那么回事的。老和尚虽然破了戒,小和尚的信仰还是那么坚定。估计姚兴也是徒叹奈何。

    这种事姚兴同学能干出来吗?咋干不出来?吕光不就做过这种事吗?只不过姚兴远没有拓跋焘果敢坚定,敢想敢干。商量啥呀直接灭佛。

    拓跋焘在自己的灭佛公告上说得清楚明了,“昔后汉荒君——事胡妖鬼,以乱天常,自古九州之中无此也——由是政教不行,礼仪大坏——”

    这意思非常明了,这佛教都是胡人的事,中原大地从来就没有。废佛、兴政教、兴礼仪。话里话外拓跋焘一点也没把自己当胡人。不过如果拓跋焘自称炎黄子孙,无论从血统上,还是文化上,还真驳不倒他。当然拓跋焘也不会无聊到这种程度,去想方设法证明什么,一切都是很自然的。

    先说血统,拓跋焘的父亲是鲜卑人,母亲是汉人。在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也是很正常的搭配。

    再说文化,拓跋焘受的是真宗的儒家教育。至于有多深的修养,没有记载也不好瞎猜。有记载的,拓跋焘的父亲拓跋嗣却是一个不太知名的小作家。在帝王这一级别的人群里,具有写作才能的人显得很特殊。曹**之所以那么有名气,政治、军事上的成就是一方面,最让我敬佩的是曹**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旗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读到些句子的感觉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拓跋嗣也是一个这样的文化人,写了《新集》三十篇,都是关于历代经典的。

    “以刘向所撰《新序》、《说苑》于经典正义多有所阙,乃撰《新集》三十篇,采诸经史,该洽古义,兼资文武焉。”

    有这样一位博学的老爸,拓跋焘的水平想必也低不了。熏也熏出文学味来了。所以说从文化上拓跋焘更亲近儒家,况且身边还有一个大牛不断地吹风。这个大牛就是北魏的主要智囊崔浩。

    崔浩是非常讨厌佛教,这也算是儒生对异域文化的抵触情绪吧。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各种因素促使拓跋焘采取了断然的禁佛措施。还是那句话,对错姑且不论,敢于这样做的就不是凡人。拓跋焘没有抬着棺材,没有趟地雷阵,一步一个脚印的也做成了。对国家有利的事怎么能不做?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吧,江南的刘义隆也采取过限佛措施。

    我们说的这些都是以后发生的事,说得早了点,刚上场就给定论了。估计拓跋焘下面的戏演不好有点对不起观众。与拓跋焘同时代的人是不会象我们这样幸运能够预先知道结果。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接过北魏的权柄,很多人都会感到高兴,这其中就包括柔然的大檀。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双龙会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