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0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4-1907:53:02

    远征吐谷浑

    这个时机比较耐人寻味,有两个前提条件我们得提一下。

    一个就是刚刚结束不久的双方对仇池的争夺。高济此时出使刘宋能有什么好的说词吗?是威胁、利诱,还是嘲笑;是劝说刘宋要顾全大局,做负责任的大国,还是挑动刘义隆内心深处那颗脆弱的神经。作为北魏的使节高济还是有理由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同刘宋对话的,如果不怕死的话。

    环顾四周,刘宋的盟友几乎都遭到了拓跋焘的无情打击,北燕亡了、北凉也跑了、柔然远遁了,还没打的只剩下在青海的吐谷浑了。

    下面就说到吐谷浑了。公元444年以叱力延为首的八位吐谷浑王族叛逃到了北魏,并且请求北魏出兵讨伐吐谷浑。

    传承对于任何一个组织都是十分重要的,上至国家、下至家庭,怎么样把权力一代代传下去是事关重要。五胡十六国之中,大部分国家的灭亡都是缘于此。二代而折,或者三代而逝。

    吐谷浑到现在已经传了好多代了,传承的顺序也是比较有特点,父子相继、兄弟相继交互出现。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产生大的问题,但是并不代表没有问题。

    前王年长的儿子与继位叔叔之间的关系总是半尴不尬的,吐谷浑的现任领导慕利延与侄子纬世之间就是这样一种关系。纬世总是担心有朝一日叔叔慕利延会收拾自己,而且这种感觉莫名其妙的与日俱增。

    纬世的感觉符合道理,却不合情理。兄弟相继的传位方式已经进行好几代了。进行的都比较顺利,没有什么意外,没听说谁在传位过程中遭受到清洗。况且当年阿豺去世的时候有遗言,就是那句“阿豺折箭”的成语。我们实在不知道纬世这种不安的感觉从何而来。

    纬世有了这种即将被迫害的感觉之后,就与出使到吐谷浑的北魏使者商议如何跑到北魏去避难。这就有点意思了。

    书上说,吐谷浑虽然是同时向北魏、刘宋称臣,但是内心深处更倾向刘宋。认为刘宋才是天下的正朔,这很正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自公元437年吐谷浑向北魏要地、要赏赐被拒绝之后,吐谷浑基本上很少到北魏朝贡了,倒是年年给刘宋报平安。

    作为大国的北魏更没有任何理由上赶着给吐谷浑拜年。北魏这个使者的出现就很有意思。也许是先有了北魏的使者,后有了纬世被迫害的感觉也未可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北魏这个使节就有点太邪恶了。不过挑拨离间也是兵法中的一招。

    更邪恶的是纬世同北魏使者的商谈内容很快就传到了慕利延的耳中。这就是现行的叛国者,死罪。

    慕利延对纬世的处理有点过激。完全可以表现得更加大度,以说服教育为主。暂时原谅纬世一下,以收买人心,以后再慢慢收拾。就是杀纬世也得让看热闹的觉得杀得对,杀得有理。看起来慕利延不仅不够厚黑,而且内心深处也不是一点阴影没有。

    纬世一死,纬世的几个兄弟就坐不住了。六月纬世的弟弟叱力延等八人就逃到了北魏,叱力延被封为归义侯。北魏讨伐吐谷浑的理由、时机都具备了。理由也是现成的,时机正合适,刚刚平定河西、占领仇池,正好腾出手来处理吐谷浑。

    北魏的使者就是在这种前提下出使刘宋。估计也想探一探刘宋的口风,看看刘义隆君臣在干什么,或者是表达一下友好,嘘寒问暖一番以迷惑敌人。使者的回报一定使拓跋焘感到很满意,拓跋焘很快就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且是大手笔南北两面出击。

    北面由拓跋焘亲自率领,要对柔然进行再一次打击;西南面由晋王拓跋伏罗为主将讨伐吐谷浑。

    拓跋焘在北面的军事行动很可能就是虚晃一枪,或者又是挖好了坑等着吴提来跳。虽然拓跋焘也是大张旗鼓地来到了漠南,据说大军并没有深入塞北。给出的理由就是柔然人已经远遁了。

    远遁,很可能是真实的。因为不久之后吴提可汗就辞世而去,把大印传给了儿子吐贺真。在这个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吴提自然不希望被人打扰。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也给孩子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吐贺真人称处可汗,也就是唯一的意思。估计是个独生子,吴提没有别的选择。然而这个吐贺真也不是易与之辈,独生子也不都是充满骄娇二气的。现在刚刚登场,还没到吐贺真表演的时候。今天的主角是北魏的晋王拓跋伏罗。

    晋王拓跋伏罗的主力从高平(现在宁夏固原)出发,一路南下就来到了青海的乐都(青海省乐都县)。这是北魏与吐谷浑的第一次交手。伏罗就琢磨着怎么样出奇制胜,用兵打仗讲的就是这个。

    吐谷浑这个国家有两个特点,一个地处比较偏僻、荒凉,再一个就是幅员比较辽阔。那么吐谷浑有多大?吐谷浑曾经被大夏的赫连定封为河南王,当时主要的领地就是黄河以南,也就是现在兰州西南的地区,一直到洮水。到公元444年的时候黄河以北的许多地方也都划到了吐谷浑的版图里,这里面就包括青海湖以及当时的西平郡,也就是现在西宁市附近的区域。可以说吐谷浑现在是横跨黄河两岸,威风得很。这是在东北这一面,向西南延伸,如果愿意的话可以一直延伸到西域也没有人可以阻挡。

    鉴于吐谷浑的这个特点,抢占黄河渡口就显得非常重要。进入伏罗眼帘的就是位于现在青海省循化县东南临津关的大母桥。这个大母桥是吐谷浑人自己建的。桥的两岸各有一个护卫城,临津城、白土城。只要占领了大母桥就掐断了吐谷浑在黄河两岸之间的联系,可以各个击破。

    这么好的点一定要占领,还要偷偷地去。否则一旦被吐谷浑得到消息,向高原深处逃跑就不好找了。那样的话,北魏的后勤补给线也拉长了,胜负就不好说了。

    伏罗率领大军是高抬脚、轻落足,人衔草、马衔枚,抛开大路走小径,突然之间就出现在了大母桥边。吐谷浑各部作鸟兽散。太突然了,有点吓人。伏罗这轻飘飘的一刀把吐谷浑切成了三片。慕利延在黄河北岸一路向西,跑到了白兰,也就是现在的都兰;慕利延的侄子拾寅沿黄河南岸跑到了析支河拐弯的地方;慕利延的堂弟伏念率领一万三千户内附。

    当然具体过程不会这么轻松,战斗是难免的。战斗的结果是源于战场上的血淋淋征杀,斩首伍千足以让任何对手胆寒。不过基本上可以看做一次成功的突袭。

    战报很快就传回了平城。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饥荒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