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47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6-2807:26:01

    第六章 回家之盘算

    内附这个要求虽然有点意外,确实无论如何无法拒绝。北魏孝文帝刚刚迁都洛阳就有人前来内附也算是喜事一桩。不过把这些人安置在哪里却让孝文帝大费思量。

    最简单地就是在河西、或者塞内找个地方统一安置,这也是马儒请求内附的本意。不管到哪只要是北京户口,哪怕是郊区都行。鉴于高昌的情况比较特殊,没准马儒还特别要求最好是郊区。为啥?

    虽然高昌是一个人种的联合国,汉人、匈奴人、柔然人、高车人、车师人,甚至还应该有栗特人以及来来往往的其他人种都在高昌有一席之地,但是总体上说汉人无疑是高昌的主体。几乎所有的汉人都是从河西迁移过来,尤其是当年沮渠无讳几乎把敦煌所有的人都迁移到了高昌。

    这些人一旦进入塞内高昌国必然就解体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回原籍是汉人的必然选择。马儒这个高昌国王立马就降级为平民了。从内心深处来说这可不是马儒最希望的结果。

    对马儒来说最好的地点就是塞内的偏远地区。孝文帝当然希望这些高昌人象胡椒面一样洒向祖国的大江南北,也省得自己“离散部落、分土定居”了。

    可以看出双方的差距比较大。而孝文帝更有另一层比较深的考虑。一旦高昌人内徙,高昌这个地区就成了一个真空,丝路也就断在了高昌。虽然会有新的势力填补这个空白,那可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而且新来的势力是敌是友还完全是未知。也许从本意上讲孝文帝并不希望彻底放弃高昌,彻底打断丝路。

    孝文帝给出了一个让高昌人无可奈何的选择,“割伊吾之地五百里以居儒众”。

    在伊吾附近给高昌人找了一片土地,估计有方圆五百里,老大不小的一片地。对于高昌人来说却是换汤不换药、还是那一套。

    这个选择好,伊吾也是丝路之上的重镇。高昌人迁徙到这里既加强了北魏对伊吾的统治,又能保证丝路的畅通,还能瞄着高昌。一旦形势有变,高昌人可以很容易地就回流。

    得到这个消息的马儒有点哭笑不得。不愿意,也别无选择。

    前面说过高昌人的组成比较杂,不同的人群必然导致利益取向的不同。即使是汉人也有来到高昌早晚之说。虽然仅仅是一先一后,但是对高昌的态度则是天差地别。第一代移民永远把自己当作高昌的匆匆过客,生在高昌、长在高昌的第二代人自然就把高昌当作故乡,两者认识与利益的差别判然若揭。

    不同家族之的利益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家族与柔然关系比较近,有的家族与高车的关系比较近。这么多利益的纠结就决定了高昌人很难取得统一的意见,任何决定的出台必然是妥协的结果。这一次能够异口同声地同意内附算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吧。

    也就是有预期中的、随时出现的、高车人的打击存在,否则马儒是否能够再聚集起这么多的民意就很难说了。高昌使者王体玄是公元497年年底到达洛阳的,正赶上元旦。过年,啥事都得放一放,都放假了,办啥事也找不到人。人都在回家的路上,虽然车票不太好买。等到王体玄接到孝文帝的答复,再日夜兼程赶回高昌的时候,估计已经是公元498年五、六月份了。

    大半年过去了,高车人还没有什么动静。时刻准备挨打的高昌人放心不少。心态一平和,那就是好了伤疤自然就忘了疼。新的选择就像春天的小草一样在不同人群的心里破土而出。

    众人尤其不满的就是内附的地点,伊吾。还不是伊吾市内,还是伊吾郊区,不满意。这等于是给北魏守边,不仅可能面临高车的打击,而且可能面临柔然的打击。王体玄是遭到了众人的一致抨击。这个差怎么办地?

    马儒心里也是苦丝丝的,苦在心里还得笑在脸上。拿起惊堂木,“啪”地一声拍在桌案之上。“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北魏的接应使已经出发了。难道你们希望接应使变成讨伐使吗?”

    一听这话,众人是鸦雀无声。北魏这个大老虎更是惹不起。

    孝文帝派出的接应使明威将军韩安保不日到达伊吾,高昌内附进入实质性**作阶段。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风雨两茫茫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