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56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0910:12:31

    中国式的阴谋(上)

    杨坚对长孙晟一点都不陌生。很早以前杨坚就相当赏识长孙晟,小荷才落尖尖角,杨坚就已经看到莲花出水浴芙蓉。既赏识长孙晟高超的武艺,更让杨坚难忘的是长孙晟的言谈举止,“后之名将,非此子耶?”

    长孙晟虽然没有多说,接见的时间太短,大丞相杨坚太忙,根本没有时间详细说。寥寥数语、字字珠玑,简单的工作汇报已经使杨坚喜出望外了。尤其是听到长孙晟游历了塞外的许多地方更使杨坚兴趣盎然。对于一个武将来说,游历就等于侦查。

    杨坚对突厥没有直接的认识,没接触过。对突厥人的感性认识主要来自于老爸杨忠。杨忠对突厥人的评价很低,当然能够被杨忠高看一眼的军队本身就很少。任何一个曾经跟着陈庆之横扫中原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豪气,视天下英雄如草芥。在杨忠眼里突厥是可以战而胜之的,估计这种思想会深深影响杨坚。

    无论今后杨坚的路怎么走,突厥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对手。现在身边有了一个了解塞外形势的能人,杨坚岂能不高兴?

    高兴归高兴,杨坚还真得暂时把对突厥的好奇心放一放,马上就要举办禅让大典了,紧锣密鼓地一大堆烂事。

    公元581年二月二十四日杨坚正式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这就是隋文帝。隋王朝开锣了。太顺利了,让人难以置信。后代很多人曾经探求过杨坚成功的经验,看看是否能够复制,成功岂能轻易复制?

    据说杨坚家族的势力给了杨坚强有力的支持。作为北周的元老,杨家应该有一定的实力,但是杨家的人也不都是支持杨坚的。杨坚的弟弟杨瓒就是一个。“作隋国公恐不能保,何乃更为族灭事也?”在杨瓒看来杨坚就是要把大家都带上死路。家族的势力还不足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人说,杨坚的老丈人孤独家给了杨坚很大的支持。这个也不很确切,杨坚与孤独氏结亲的时候,孤独家的势力早就衰落了。在当时与其说这是个外力,倒不如说是负资产。不过杨坚的老婆孤独氏,确实在杨坚的人生中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

    据说这位孤独氏也是深通兵法,在决定是否要受禅夺权的时候后也是一言九鼎,“大势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这多像老领导对后生晚辈的启迪,一点也不像比杨坚年轻十几岁的样子。

    总之说法很多,不一而足。历史把杨坚同学推到了风头浪尖上,根基不深的北周就像给杨坚准备的盛宴,即使是盛宴也要有好胃口。一句“欲求富贵者宜相随”正体现了杨坚对人心的透彻洞明,给所有人提供出路、给所有人创造未来,也必然在所有人的推动下走进共同的梦想。

    杨坚代周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三百多年的动乱快走到头了。后代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给杨坚呱唧呱唧,全国性政权又一次回到了汉人的手中,杨坚为汉人出了气、争了光。

    实际上大可不必,大可不必强制地给古人戴上莫须有的高帽。杨坚首先考虑的肯定不是为汉人如何如何,首先进入杨坚眼帘的肯定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自己的老婆孩子。

    要想乱中取胜、要想帝国昌盛,争取大多数是一个不变的法门,杨坚的隋也是如此。作为一个脱胎于北周鲜卑政权的隋,摒弃所有的少数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无论是政府里,还是军队里,除了宇文氏,所有人都应该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使是宇文氏,只要不是皇族近枝也还是有出路的。

    登基一个月以后,杨坚发布了一道体现这个思想的诏书,“前代品爵,悉依旧不降。”一道诏书就安定了几乎所有的心,杨坚的维稳工作还是很有手段。

    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内部维稳对外部就要有所动作。杨坚对突厥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断其粮道。计毒莫过绝粮,经过慎重考察,杨坚认为北周给突厥人的岁币就是万恶之源。

    北周每年给突厥人的岁币在十万匹丝绸这个量级,虽然不是白给的,也算双边贸易。中原劳动妇女辛勤劳动织成的精美丝绸换来的就是也许并不急需的牛、马、羊,以及其他的草原土特产,而且还不是等值贸易,否则用不了几年就会把草原买空了。

    突厥人从这个所谓的双边贸易里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身子骨是越来越壮,然后再用越来越壮的身子骨来威胁、打压可怜的北周、北齐,这真是一个突厥人的良性循环。当然当年北周人也有自己的苦衷,现在形势变了,当年的苦衷不存在了,岁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断了突厥人兴旺的根源再说。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中国式的阴谋(下)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