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2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208:06:16

    日出日落兮云飞扬

    一如前两次的北巡一样,隋炀帝的仪仗浩浩荡荡而来。

    当年炀帝的第一次北巡是多么的风光、多么的不可一世,始毕可汗也参与了接待这位天子的工作。当时的感觉就是无比的崇拜、无比的小心翼翼,生怕哪一脚踩错了来个灭顶之灾。三征辽东之后,始毕可汗再看隋炀帝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简单地说就是摆谱、穷装。

    始毕可汗决定也来一把辉煌的,让隋炀帝也体验一下突厥铁骑的风采。打雁要打眼、擒贼要擒王,抓住隋炀帝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突厥数十万人倾巢而出就惊动了可贺敦义成公主。义成公主也没有料到始毕可汗会对炀帝下死手。这还了得,关键时刻义成公主还是向着娘家人。

    一封书信就给隋炀帝提了醒。给隋炀帝提醒的不仅仅有义成公主,早在隋炀帝要到汾阳宫避暑的时候,就有人劝隋炀帝,此地不可久留。现在义成公主的书信更加印证了朝臣们的担忧。

    按照原计划要继续北上巡边,也就是来示威的。得到义成公主的书信,隋炀帝当机立断直奔雁门,就是不回家。就是要看看始毕可汗有什么能耐。

    那就看看吧。数十万突厥人蜂拥而至,隋炀帝一看不好了,赶紧躲进雁门。

    一看隋炀帝躲进了雁门,始毕可汗令旗一摆,围城。随后偏师就开始经略各地,雁门附近的城池很快都落到了突厥人的手中,只剩下雁门以及雁门与太原之间的崞县。隋炀帝的儿子齐王杨暕死死守在这里,算是给隋炀帝留了一线生机。

    攻城吧!也不知道始毕可汗有什么攻城妙计,反正攻势一波紧似一波。大战多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始毕可汗有点着急了,探马放出去多远,也防备隋军云集雁门,歼敌城下。

    始毕可汗之所以敢于全军而来就是算定了短期内隋军很难集结到位,现在攻城乏力怎能不着急?况且,家家都有难唱的曲,始毕可汗也担心后院失火。尤其是占据于都斤的回纥六部更让始毕可汗担着心。此次始毕可汗亲率数十万铁骑南下,万一被谁抄了后路,也是得不偿失。

    怕啥来啥,崞县方向的探马传来了可怕的消息。隋军的援军已经从太原方向出动了。旌旗绵延数十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始毕可汗心里是一惊,隋军来得太快了。

    怎么办?撤?有点不甘心;不撤?被隋军缠上了就危险了。雁门城内隋军表现出的战力也让始毕可汗感到气馁。本以为出其不意可以占个便宜,没成想现在有点进退维谷,撤退也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别着急,合适的理由马上就出现了。可贺敦义成公主发来了急电,后院失火,风紧扯呼吧!

    咋这么巧,后院真的就失火了?

    书中暗表,义成公主得到了隋炀帝杨广的求救信。危难之中显身手,娘家人是不得不救的,否则自己不就成了无根之水吗?

    隋炀帝被围之后是狼狈之极。雁门城内只有二十几天的余粮,根本不是久守之地。情急之下,炀帝就想夺门而跑。好说歹说让人给劝住了,否则,可能真就成了突厥人的俘虏。那人就丢大了。

    始毕可汗哪知道这些细节,只看到攻城无力。实际上只要再坚持几天,城内无粮兵也就散了。将士们之所以还能保持战力,那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杨广是夸下了海口,下了血本,也就是皇帝金口玉牙没有兑现不了的。

    突厥人撤围而去,虽然有些突然,杨广也是有点得意。援军来得多快,突厥人能奈我何?等到见了援军才发现,哪有绵延几十里的大军,也就是数千人而已。

    正是:初出茅庐第一战,颠倒乾坤妙手翻。

    尤其是当杨广发现来人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更加感到不可思议。来将姓李,名世民,是今后三十年中国历史上袖里乾坤的人物。

    据说李世民出身陇西李家,其父李渊当时正是隋廷的右骁骑卫将军,太原道安抚大使,估计就驻节在太原。雁门被围了,李世民怎么得到的消息?

    巧了。城是围住,炀帝把求救的书信封在竹筒内顺汾河漂流而下,也是隋炀帝命不该绝,这样的求救信居然能够发生作用。

    十几岁的李世民就受命前来救援。无奈人太少,李世民就献了这么一个虚张声势之计。机缘巧合,居然奏效了。否则的话,一旦窗户纸被捅破真不知道如何收场。

    有惊无险,隋炀帝渡过了一劫。表面上风平浪静,炀帝内心的创伤却是一时半会难以抚平。始毕可汗这么一搞,彻底戳穿了隋廷的画皮,也打碎了炀帝最后的自尊。

    据说围城之时,炀帝抱着赵王杨杲失声痛哭、鼻涕一把泪一把,霎是可怜。这个记载多少有点丑化的意思。赵王杨杲那是杨广的儿子,要是炀帝真是抱着儿子痛哭,简直连村夫都不如。不过隋炀帝却是第一次感觉到死亡是这么近,这么容易,落在脚边的流矢也许就是死神的手臂。

    如果说杨玄感的叛乱使隋炀帝感受到人心险恶,突厥的铁骑则是使炀帝感受到了人生苦短。何处才是自己的安乐窝?那里才更安全?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第八章 晨雾中的朝霞之这棵大树有荫凉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