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西域,不只是传说》前三部出版 第四部连载中

正文 第62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1609:07:25

    谁的长安?我的家(上)

    李渊选择的这个进军方向非常好。

    长安是首都,占据隋都就占据了主动,可以号令天下。按照李渊的计划,如果顺利占领长安,在江都的隋炀帝将被晋升为太上皇,李渊要拥立代王杨侑为皇帝。这个用心比较险恶,进可攻、退可守,再不济也能闹个夹天子以令诸侯。

    这是其一,还有其二?

    关中这个方向没有什么强大的对手。强手都在洛阳附近互砍,西进之路正是最轻松的。中原大战的主角自然是李密同学。公元617年二月李密与翟让偷袭了中原的大粮仓,兴洛仓。有了粮食,李密同学一举夺取了角逐中原的主动权。十天以后,李密被瓦岗英雄尊为“魏公”,改年号魏公元年。

    为什么不称皇帝?称帝之后君臣之际已明,就没有悬念了。估计这也埋下了李密集团内乱的祸根。

    别看李密当年给杨玄感出主意的时候说的是头头是道,等到自己手握重兵的时候才知道身不由自呀。想从中原脱身西进是万万不能了,周围的隋军把李密死死拖在了洛阳方向。长安简直就是上天给李渊准备的礼物。

    也别说没人同李渊争夺长安,在李渊起兵的同时有一支势力在河西兴起。这就是自称西秦霸王的薛举。敢自称霸王,薛举确实不减霸王之勇,家里又有钱,造反的条件基本就具备了。趁着天下纷乱的空档,时任金城(兰州)校尉的薛举就囚禁了金城令,自立为王。

    薛举起兵自立,也惹恼了另一位英雄,姑臧人李轨。与薛举不一样,李轨是一位文士,虽然不能说是饱读诗书,却是伶牙俐齿。这样地也要造反?没办法,薛举都反了,李轨也不能坐以待毙。忘了说了李轨也是有钱人。有钱人最怕别人抢,看着薛举起兵,李轨与身边的同学们一商量,还是形成个组织,也好自卫。

    于是李轨就自称河西大凉王,开府设牙与薛举分庭抗礼。两家还真打过一仗,战场就在昌松(武威城的南部),李轨完胜。失败之后的薛举没有恋战,而是领兵东征,李轨也就浅尝则止了,有点意思。为啥不乘胜追击?

    具体原因不详。

    不过李轨这支势力确实很有意思,政府中的胡人非常多,估计多到了让李轨寝食难安的地步。当年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投隋之后的一支,泥撅处罗可汗的弟弟阙达度设自称阙可汗,也加入了李轨的政府。这只是其中之一,还有许多东迁的西域栗特人成为河西大凉政府的高官,还是不可或缺的高官。

    西进不行,薛举还想有所作,从金城(兰州)出发东进就是一个很自然的战略选择。当然了薛举这些情况,李渊同学是不可能知道的。否则就是打破头,李渊也会勇往直前,而不会停留在霍邑之外。

    从太原到长安要经过几个要点,第一站就是霍邑(现在霍县),驻守在这的是隋将宋老生,接下来就是重镇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面),这里扼守着黄河渡口,隋将屈突通守在这里。

    李渊率领的义军沿汾河南下,快到霍邑的时候走不动了。

    赶上了阴雨天,一下就是半个月不开晴。冒雨前进有点不大现实,况且据说李渊也不急于与霍邑(现在霍县)的宋老生决战。

    为啥?

    “因相谄附,谓其必能制我,不遣援兵。我若缓以持之,彼必以吾为怯。出其不意,不过一两月间,并当擒之。”

    这个盘算也不能说没有道理。不过我估计义军的粮草有点接济不上了。一路上接纳了不少新生力量,带来的粮草应该不足以支持与宋老生的决战。故而停军与此,李渊派出压粮官回太原催运粮草。

    这一去就很长时间没回来。阴雨连绵本身就使人心情郁闷,再加上停军于霍邑之外也确实是一个奇怪的举措,结果是谣言四起,军心浮动。说的啥呀?说的是刘武周已经联合突厥人抄了李渊的后路。说是谣言,实际上是众人所担心的。

    更让众人感到心焦的是出使突厥的刘文静迟迟没有回来。刘文静是随同康鞘利一同返回突厥的,目的就是搬请援军,最后敲定与突厥人的合作。迟迟不归,莫非出现了意外?虽然始毕可汗早就派人通知李渊,援军随后就到,但是没有刘文静的消息,始毕可汗的通知更像是稳军之计。

    谣言毕竟是谣言,聪明如李家父子是不可能信的,但是不能阻止手下的军士信。

    为此还召开了个联席会议,李渊郑重其事地听取了两个儿子,建成、世民的意见。讨论的结果是刘武周已经登基为帝了,小家雀也就是这么大的本事,未必会有南下太原的雄心。况且,刘武周与始毕可汗就是互相利用、狼狈为奸,未必能够一心一意通力合作。即使始毕可汗有南下之心,刘武周扬未必肯帮忙。太原还在马邑的南面,如果突厥人连太原都想抓在手里,那马邑又怎能独存?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李家被大雨滞留在霍邑的时候,李密也伸出了一小手。李密要求李渊拥立自己为义军的盟主。这个要求有点过分,但是李密就这么做了。是威胁也好、是制肘也好,李密希望尽快把名分定下来。省得自己在中原干重活、累活,李渊去摘桃子。

    象李密这么聪明的人也能如此幼稚,简直让人惊讶不已。乱世称雄凭的是实力,虚名又有何用?估计李密是想牵制一下,别让李渊玩得太顺利了。都是聪明人,李密想要什么,李渊自然会乖乖奉上,互相逗着玩吧。

    李密可以用嘴对付,眼前的局势怎么办?让李渊真正担心的不是谣言,而是谣言之中体现出的寒意。李渊的心里是五味俱全。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谁的长安?我的家(下)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